加Q:375479661 教育系統,技術員:375479661 為客戶提供滿意服務,日月齊輝,創新恒遠!讓我們真誠的合作共贏,共創美好明天!首先祝福同學金榜題名,考試成功!選自己{za}的職業學府,往往事半功倍。祝輕松愉快繼續深造,做國家的棟梁! 中國天氣網訊 昨天(17日),我國西北、華北多地出現沙塵天氣,內蒙古局地出現沙塵暴。預計,今明天,西北、華北等地沙塵持續,風力較大。在南方,今天雨水稀少;明天起,江南和華南雨勢增強,有中到大雨。 截至4月16日,我國一共經歷了4次沙塵天氣過程,比常年明顯偏少,而且區域大多偏西,影響面積有限。昨天,在冷空氣影響下,我國西北、華北多地出現一次大范圍沙塵天氣。監測顯示,內蒙古中西部、甘肅中部、寧夏、陜西北部出現揚沙或浮塵,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局地出現沙塵暴。 中央氣象臺預計,今明天,受冷空氣影響,黃淮及其以北地區有4~6級風,陣風7~8級;新疆南疆盆地、內蒙古中西部和東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華北西部和北部等地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南疆盆地東部、內蒙古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沙塵暴,局地強沙塵暴。中央氣象臺18日06時繼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括北京、遼寧、河南在內的11個省市區有揚沙天氣。 同時,在冷空氣的影響下,北方多地氣溫今天起逐漸下降。京津冀等地將在未來3-4天重新回歸20℃出頭,燥熱消散。西北地區東部氣溫也將從比常年偏高轉為偏低的狀態,以西寧為例,預計今天{zg}氣溫可達22℃,明天驟降至10℃,瞬間過兩季。 4月往往是北方一年之中沙塵天氣{zg}發的月份,監測顯示,常年4月沙塵暴次數平均達4.6次。沙塵天氣對人體健康、交通出行影響較大,外出時可佩戴口罩、紗巾等;駕車出行時,保持車距、可開啟霧燈,注意安全。 昨天,我國降雨主要集中在東北和云南兩個地區。監測顯示,黑龍江中部、吉林中部、遼寧東部一帶等地降雨5~20毫米;云南中部、廣西中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雨,云南玉溪局地98毫米。 預計,今天,吉林等地降雨持續,黑龍江東南部、吉林東部等地有中雨,并伴有雷電天氣。這場降雨對于東北地區來說是場喜雨。從3月以來,東北一帶的降水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整個3月,遼寧多地的降水量都在1毫米以下,一個月幾乎滴雨未下。本次降雨有利于緩解土地墑情,東北地區東部和南部可能會出現透雨,對農業比較有利。 而在南方,在經歷今天短暫的降雨間歇后,明天起江南和華南又將出現新一輪較強降雨。中央氣象臺預計,19日至20日,江南中南部、華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強對流天氣。另外,20日至21日,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西部、華南西部等地將有中到大雨。 明天起,南方雨勢再度加強,道路濕滑、能見度下降,可能會出行造成不利影響,大家出行時合理安排行程。 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張碧輝表示,本次沙塵天氣有兩個特點,一是持續時間長、二是范圍廣,均為今年以來之最。 此次沙塵天氣前后共持續5天,影響范圍涵蓋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今年截至4月11日,我國共出現4次沙塵天氣過程,分別是1月25-26日、2月19-20日、3月12日、3月23日。次數較往年基本持平,但強度明顯弱于往年。15日開始,新一輪沙塵天氣來襲,前兩天甘肅西部、內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已經出現揚沙天氣,內蒙古西部局地還出現沙塵暴。從目前預報來看,這次過程將持續至19日,可以說本輪沙塵天氣的特點之一就是持續時間長。”張碧輝說道。 “從目前預報來看,17-19日,甘肅西部、內蒙古中西部、寧夏、新疆南疆盆地、青海北部、陜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北京9個省市區將出現沙塵天氣,其中甘肅西部、內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寧夏北部局地將有沙塵暴。之前出現的4次沙塵天氣過程影響區域多偏西且面積有限,這次涵蓋我國北方大部,范圍為今年以來最廣。”張碧輝補充說道。 17日13時10分,沙塵區主要位于內蒙古西部偏南地區、甘肅中部及寧夏北部,部分沙塵區上空有云系覆蓋。(來源:國家氣象中心) 監測顯示,截至17日14時,寧夏、內蒙古中部、甘肅中部、陜西西北部出現揚沙。在寧夏中衛一個監測站點測得11時PM10濃度為157微克/立方米,14時已達3144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出現爆表。 未來沙塵影響范圍將會有何變化?張碧輝分析稱,今天間,寧夏、甘肅中部、陜西北部將出現揚沙天氣。明天,內蒙古中西部、甘肅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北部、北京將出現揚沙,其中內蒙古西部、新疆南疆盆地、甘肅西部局地將有沙塵暴。后天,受到降水影響,僅在內蒙古中西部、甘肅西部、青海北部、新疆南疆盆地有揚沙天氣。 產生沙塵天氣有三個必要條件:沙塵源、強風和不穩定的大氣層結。就這次過程來說,由于高空槽后冷空氣相對應的地面冷高壓與地面氣旋相配合,形成較大的氣壓梯度,地面風力較大。“同時,沙源地前期地面溫度偏高,增加了大氣不穩定度,有利于沙塵粒子往高層輸送,在高層西風氣流作用下往下游輸送,因此自西向東產生了較大范圍的沙塵天氣。”張碧輝解釋道。 “根據目前的預報顯示,截至4月底前,在22-25日西北地區還將有一次沙塵天氣過程,但無論是從強度還是范圍來講,均不及本次過程。”張碧輝同時提醒公眾,沙塵天氣造成能見度降低,對交通產生不便,同時對人體呼吸道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公眾需注意防范。 近些年,我國出現沙塵天氣的頻率逐年減少。據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6年,沙塵的日數呈現出自西向東、自北向南逐漸遞減的規律,其中,新疆南疆盆地為沙塵發生頻率{zg}地區,其次是內蒙古西部及甘肅河套以西地區。 2000年至2016年平均沙塵天氣過程次數(13.8次)較常年平均(14.9次)偏少1.1次,尤其在2011年至2016年平均僅10.2次,明顯偏少。2001年是沙塵天氣的高發年份,出現沙塵過程22次,沙塵暴過程次數11次,為近年來最多,而到了2014年出現沙塵天氣僅有7次。在2010年以后,括2011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沙塵暴天氣過程均不超過2次,2015年僅有1次,為近年來最少。 客觀上來說,最近10年,由于人為治理和氣候因素的共同作用,沙源地局部環境有所改善。在人為方面,我國投入了“三北防護林”這樣的國家治理工程并投資治理京津冀地區的風沙源。在氣候因素方面,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我國氣候也呈現出明顯變化。對于我國北方地區而言,大風天氣發生的日數明顯減少,這也是導致沙塵天氣減少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