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全新概念的農業增產、增質、增效栽培工藝——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體系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將會引發一場新的農業革命。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是以四大創新理論,即植物饑餓理論、植物生防理論、葉片主被動理論和秸稈中礦質元素循環再利用理論為基礎,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將農作物秸稈轉化為作物所需要的氣體二氧化碳、熱量、生防抗病孢子、礦質元素和有機質等,進而獲得高產、優質、無公害農產品的工藝設施技術。
該技術包括生物反應堆、植物疫苗、設施工藝三大部分,其技術特點是以秸稈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農藥,通過一定的設施工藝,實施資源利用,生態改良,環境保護,農作物高產、優質、無公害的有機栽培。此外,還要加強與配套管理相結合,如施肥、行距與密度、澆水及大棚的揭蓋管理等。
植物疫苗接種后,以植物生防疫苗替代農藥,對病蟲害實施防疫。據報道,該技術已在山東、河北、陜西等地施行,在果樹、蔬菜、豆科植物等作物上大面積示范應用,獲得了化學農藥不可比擬的效果,生防效果達到了70%~{bfb},平均成本降低60%,平均增產30%以上。
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可使一定面積的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提高4倍~6倍,增加光合效率50%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75%~125%;在保護地,內置和外置結合使用,可提高20厘米處的地溫4℃~6℃,氣溫提高2℃~3℃,早春作物可提前10天~15天播種、定植;可減少農藥用量60%~70%。大面積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第1年可減少化肥用量50%以上。對3年以上的大棚可減少70%~{bfb}。土壤有機質、腐殖質、微生物系群、團粒結構、通氣性、保水保肥能力和理化性狀顯著提高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