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軸承折本低價競爭出怪招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推行市場經濟,進口軸承產品迅速進入市場競爭之中。盡管行業每隔2-5年組織行業領軍的日本企業制訂了NSK軸承價格匯編目錄,初期尚能按規矩執行,但在90年代之后,為了搶占市場,從參予制訂價格的企業到一般執行的NSK軸承企業都采取了價格下浮的措施,少的下浮5%一10%,多的下浮30%一40%。個別上市的大企業,借著從股民中圈來的雄厚資金,競出怪招打壓同行:"我們的報價可在xx公司報價的基礎上下浮30%"。而從網上查到該企業2005年1-6月份的統計報表的凈利潤率還不到3.35%,真不知道他們會給股民安排多少回報會給企業留多少技改、發展資金而這種藐視行業對產品的定義權力,造成產業運行機制的破壞則是難以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