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立雅反滲透的日常操作與維護
RO 純 水 系 統 說 明
1、反滲透膜除鹽原理說明:
反滲透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薄膜分離技術,是依靠反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進行分離的過程。
要了解反滲透法除鹽原理,先要了解“滲透”的概念。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當兩種含有不同濃度鹽類的水,如用一張半滲透性的薄膜分開就會發現,含鹽量少的一邊的水分會透過膜滲到含鹽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鹽分并不滲透,這樣,逐漸把兩邊的含鹽濃度融和到均等為止。然而,要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很長時間,這一過程也稱為自然滲透。但如果在含鹽量高的水側,試加一個壓力,其結果也可以使上述滲透停止,這時的壓力稱為滲透壓力。如果壓力再加大,可以使水向相反方向滲透,而鹽分剩下。因此,反滲透除鹽原理,就是在有鹽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滲透壓力更大的壓力,使滲透向相反方向進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壓到膜的另一邊,變成潔凈的水,從而達到除去水中鹽分的目的,這就是反滲透除鹽原理。
2、系統進水要求
因為給水的原水——地表水或地下水,都含一些可溶或不可溶的有機和無機物質,雖然反滲透是能夠截留這些物質的。但是,反滲透主要是用于除鹽,如果反滲透的給水處理無完善,那么給水中有過高的渾濁度、懸浮物質、硬度等,會淤積在反滲膜的表面上,使表面結垢,堵塞水流通道,造成膜組件差增加,產水量下降,除鹽率降低,危害反滲透器的使用壽命。
因此,要規定反滲透的給水水質標準,不合標準的給水不可向反滲透裝置供水。反滲透給水水質標準如下:
由于反滲透膜的材質不同,使其有不同的化學穩定性。所以,對給水中PH、余氯、水溫、微生物以及其他化學物質等的忍耐程度也有很大差異。給水的渾濁度、懸浮物質和膠體物質的含水量量要有嚴格控制。污染指數F1的指標不要超出,F1越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