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輛車可以解決數十個人的用車需求,我們的出行會不會更加“低碳”?城市的交通擁堵、停車困難、環境污染等問題,會不會有所好轉?
大城市擁堵亟待解決的呼聲猶在耳邊。汽車的劇增正帶來日益嚴峻的“都市病”:交通擁堵、停車難、空氣污染……如何應對這些問題?隨著北京等大城市限購車輛、搖號等政策的收緊,民間的需求找到了“汽車租賃”這一出口。
但目前新興的汽車租賃行業遭遇了很多現實困境和法律政策瓶頸,至今尚未在全國蓬勃發展。那么,汽車租賃的難題癥結究竟在哪兒?
能解“城市病”,為何發展不起來,發展汽車租賃這一‘購車替代方案’,一方面可以滿足交通需求,同時還能節省資源。城市將獲得更暢通的交通、清潔的環境,解決車輛激增帶來的‘都市病’。
總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擴大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時指出:“完善汽車消費政策,加快發展二手車市場和汽車租賃市場,引導和促進汽車合理消費。”“顯然,促進這一產業發展,也與國家的發展趨勢相適應。”呂紅兵說。
但直到當下,我國這一行業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
網易汽車聯合羅蘭貝格咨詢公司的調查顯示,到2009年底,我國約有5000~10000家登記的汽車租賃企業,其中50%的企業位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城市,市場份額按金額占60%。這四個大城市誕生了幾家規模在500輛以上的租賃公司,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二、三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從2005年的30%上升到2009年的40%,復合增長率達到近35%。如成都、杭州、廈門等地,租賃車輛規模迅速擴大,各種中小型租賃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誕生。
但從行業整合程度來看,前10名的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不過11%,前5家只占8%。我國{zd0}的汽車租賃企業首汽,市場占有率也不到3%,遠遠小于其他國家的整合程度。
我國租車行業市場快速膨脹,卻仍存在致命“軟肋”——缺乏相關立法和政策,“由于缺乏相應法規,眾多租賃公司被騙租率高,導致經營虧損,企業經營風險大。這同時造成了普遍缺乏行業規范、市場混亂的窘境,制約了行業的發展。目前汽車租賃只能列入普通服務行業,沒有獲得相應的政策支持,更加大了企業風險。”
汽車租賃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目前關鍵是要有正確、明確的市場定位。如果能躋身現代服務業,將給汽車租賃行業帶來一系列政策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