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的zl
糖尿病性腎病,即是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屬糖尿病微血糖病變范疇,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繼發性腎臟病,屬糖尿病、心、腦、腎、三大嚴重并發癥之一。
糖尿病腎病,其臨床表現為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和氮質血癥。糖尿病性腎病多見于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蛋白尿是糖尿病性腎病的最早表現,一旦出現持續性蛋白尿,病情即呈進行性發展,平均7年即可導致終末期腎功能衰竭。
糖尿病性腎病的早中期與中醫學描述的消渴病的下消或腎消相似,后期則屬水腫、虛勞、關格等病的范疇。本病為消渴日久,纏綿不愈,耗氣傷血,陰損及陽,臟腑虛損所致。病變臟腑主要有肝脾腎三臟,并涉及氣血水三者。 1、避免使用對腎臟有毒害的yw及造影檢查。2、積極zl泌尿系感染。除非不得已,應嚴禁導尿。3、進入尿毒癥期可采用透析療法,包括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 4、優質低蛋白飲食。在糖尿病腎病早期即開始給予優質低蛋白飲食,合并水腫、高血壓者應限鈉,予低鹽飲食。5、對癥處理。水腫明顯可應用ln劑,可用安體舒通與噻嗪類yw聯合使用。嚴重頑固浮腫者可用ln酸鈉或呋喃苯胺酸;出現心衰可應用洋地黃zl;嚴重低蛋白血癥可靜注白蛋白及必需氨基酸;嚴重貧血可少量輸血。6、有效地控制高血壓。高血壓不僅加速糖尿病腎小球損害的進展,而且加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有效地控制高血壓可使尿蛋白排出減少,可使腎功能降低的速度減慢,可延長患者壽命,當血壓大于18.62/11.97kPa(140/90mmHg)時,應進行降壓zl。7、嚴格控制血糖。臨床和實驗研究表明,代謝紊亂慢性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主要原因。已證實通過胰島素皮下持續輸注療法控制血糖,可有效地控制腎病的進展。然而只是一味的注射zl并不能從根本上zl糖尿病及其并發癥,還要中醫yw調理身體,要從根本上減低腎小球壓力、減少蛋白濾出,降低血糖、糖基化血紅蛋白,降低血尿和微球蛋白,才能合理保護腎功能,zl糖尿病,與西藥比起來,中藥在調理體內血糖方面更顯凸出,目前純中藥更入患者的心,比較常見的有恒濟悅泰膠囊等。8、腎臟移植。糖尿病患者進行腎臟移植效果較非糖尿病者為差,移植后的生存率及移植腎存活率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