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旬以來,北京連續6天的不斷降雪,人們出行困難了,交通部門
壓力大了,唯獨羽絨服廠家在那里偷著樂。
接受前年暖冬的教訓,去年深秋,各羽絨服廠家都在觀望,不敢貿然開工。不
料,進入2002年10月之后,冷空氣突然提前到來,節氣平均比往年提前了1
0天左右。各羽絨服廠家就是再加班加點,也趕不上市場的需求。據波司登駐北京
的一位廣告代理商透露,就在北京下{dy}場雪的那天,西單商場的一個點,{yt}就
銷售了17萬元,而該企業在江蘇的生產車間更是晝夜不停地加班加點,仍然改變
不了北方各省在廠門口等著拉貨的大卡車排隊的現象,就連去年積壓的貨也都拉光
了。
如果說以前中國人對穿鵝絨服還不甚了解的話,那么去年冬天,市場上不少廠
家已打出“純鵝絨”的羽絨服了。這不得不讓人回憶起前年的“鵝鴨”大戰。當時
有人斷言,大批量的鵝絨服進入市場,必將在國內羽絨服行業乃至養殖業掀起一場
革命。其實,業內人士都知道,鵝絨一年只能拔取一次,每次產量很小。而鴨絨在
羽絨原料中更具有資源總量和價格性能比的優勢,事實也證明“鵝絨服將取代鴨絨
服”一類的提法最終也沒能實現。所以,去年再也沒人提起鵝絨鴨絨孰好孰壞了,
相反,兩種絨的產品賣得都不錯。
出于對市場的新判斷,波司登決定今冬的羽絨服全部采用鵝絨,428元一件
的男式拼色上衣,448元一件的女式時裝款上衣,548元一件的女長款活里活
面裙式大衣賣得都很不錯,而且價格比鴨絨的貴不了多少。看來,市場細分了各取
所需,適合了自己的消費水平,就會怎么看怎么好。
經過20年的發展,顧客的需求已開始分化,長期以來羽絨企業不注重市場細
分的狀況終于得到了扭轉,國內一些羽絨廠家正運用新的理念,緊跟國際潮流,根
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特點,對傳統羽絨服不斷創新,由單純保暖型向時裝化、休閑
化、多功能等方向發展,使羽絨服市場再次成為冬季里的“一把火”,帶動了整個
行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