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內膽管結石概述
肝內膽管結石是膽管結石的一種類型,是指左右肝管匯合部以上各分枝膽管內的結石。它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與肝外膽管結石并存。一般為膽紅素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常合并肝外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不僅是常見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嚴重并發癥,是良性膽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內膽管結石該病的病因比較復雜,與肝內感染、膽汁淤滯、膽道蛔蟲等因素有關。肝內膽管結石可彌漫存在于肝內膽管系統,也可發生在某肝葉或肝段的膽管內,且左葉明顯多于右葉。在臨床上,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癥狀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間歇期多無癥狀,或僅表現為右上腹部輕度不適;在急性期則可出現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癥狀(黃疸、畏寒、發熱等)。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比較復雜,除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外,還可通過B超和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檢查,以顯示肝內膽管結石的分布和肝膽管的狹窄及擴張情況。此外,CT檢查對肝內膽管結石也有重要的診斷意義,特別是對于并發膽汁性肝硬化和癌變者。肝內膽管結石常并發膽管梗阻,容易誘發局部感染及繼發膽管狹窄,使結石難以自行排出,病情遷延不愈。
膽結石的分類
膽結石是膽管樹內(包括膽囊)形成的凝結物,是臨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作性ft、急性炎癥,如果結石進入膽總管后可出現下列并發癥:黃疸、膽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無任何癥狀。
依據結石發生部位不同,分為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膽總管結石。從我國80年代初全國調查結果看,膽囊結石發生率約為52.8%,肝內膽管結石為36.2%,膽總管結石為11%。依據結石化學成分不同,結石通常包括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或二者的混合物(混合型結石)。
膽道是膽汁生成、儲存、排送入腸的通道,膽道是人體解剖結構最復雜的區域之一,不僅膽道本身,而且與之鄰近的血管也均有眾多的變異。
膽囊是含有平滑肌及彈力纖維的囊性器官,它具有儲存膽汁,分泌、吸收膽汁成分及通過收縮運動向腸內驅送膽汁的作用。膽囊形似梨狀,寬約3~5cm,長約7~10cm,容量約為30~60ml,膽囊內部壓力可達4kpa。
膽囊的收縮有三種形式:節律性收縮,每分鐘出現2~6次;張力性收縮,由進食或其它排膽刺激引起;蠕動性收縮,發生于膽囊頸部及膽囊管,猶如括約肌樣運動。三種形式交替作用,使膽囊內的膽汁間歇地排出。
網址:
免費電話400-0808-807
醫院地址:西安市灃鎬西路2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