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旗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文化的象征意
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線,胸、肩、腰、臀wq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于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并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采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于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wy}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