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壓塊機,狹隘的講,它是將秸稈壓制成塊狀,當然這也是秸稈壓塊機的實質性含義,那么拋開秸稈壓塊機的實質性含義,我們還能從秸稈壓塊機的中得到些什么呢?
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農村的潛力是我國經濟穩步較快增長的內需保證,同時也是我國在新的全球體系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蓄水池”,那么怎樣才能更好的發揮“蓄水池”的巨大作用呢?
我們以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養活著全國14億的人口,從原始的牛耕馬拽,到現在的機械化作業,是農村、農技發展的一條飛躍之路,同時隨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得農村牲口的存欄量急劇減少,牲口減少了以前傳統的秸稈收集處理方式就不再有消化的市場了,從飼喂牲口直接轉化為秸稈還田,但秸稈還田的弊端在實行幾年后也得到了驗證,于是為了告別火光沖天的“壯觀”,我們必須尋找另一條行之有效的處理秸稈的方法。
秸稈壓塊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我國的秸稈利用從原始的墊圈、喂養、漚糞發展到后來的秸稈門、秸稈畫……這些對于秸稈的利用從原始到現代,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弊端,那就是利用量小,流通不暢,而對于秸稈壓塊機來說,它既可以克服前者運用中存在的缺點,又有其自身諸多的優點:作為秸稈壓塊飼料來說,他既解決了長途運輸的成本問題,增加了流通性,又解決了秸稈高溫熟化的成型問題,使得秸稈壓塊飼料具有糊香味,長期保存不變質,解決了牧區禁牧之后的飼喂問題,也減少了大型的養殖場對當地秸稈資源的競爭,使得秸稈的外調成為了可能;作為秸稈煤來說,以其1.5噸的秸稈煤相當于1噸煤的熱值來計算,每家每戶每年就可節約3000多元的成本,對于生物質電廠來說,這項節支更是一筆龐大的數字。秸稈壓塊機的應用不僅局限于此,他對于農村氣化爐的燃燒、鍋爐的改造都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國家合同能源管理的出臺,使得秸稈壓塊機的產業化路線更加的清晰,使秸稈壓塊機真正的走向了秸稈綜合利用的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