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
煤泥烘干設備[/url]
結構:主要由熱源、打散裝置、帶式上料機、進料機、回轉滾筒、傳動部件、帶式出料機、引風機、卸料器和配電柜構成。含水分30%~43%的煤泥,通過進料皮帶輸送機均勻連續的送入煤泥烘干機內。干燥機主體是略帶傾斜并能回轉的圓筒。由熱風爐產生高溫熱空氣通過連接管路進入干燥機,與濕煤泥順流接觸。干燥機內部的解聚機構、活動篦條式翼板、清掃裝置和破碎打散裝置破碎對濕煤泥進行翻混、推進、強化換熱,最終把濕煤泥烘干成為終水分為6%~10%、粒度約為5~20mm 的松散的球粒狀產品。
[url]
煤泥干燥機[/url]
的工作原理如下:煤泥本身具有高濕、高粘結性,在干燥過程中濕煤泥經由帶式輸送機進入煤泥打散設備,經過快速打散的塊狀煤泥進入呈負壓的干燥機后分以下幾個工作區:一是導料區,濕煤泥進入此區與高溫負壓熱風接觸后被迅速蒸發出大量水分, 煤泥在大導角的抄板抄動下,形不成粘結便被導入下一個工作區; 二是清理區,濕煤泥在此區被抄板抄起形成料幕狀態,物料落下時易形成粘結滾筒壁現象,在此區由于設備設計有清掃裝置,清掃裝置可以快速清理掉粘結筒壁的煤 泥,在這個過程中,清掃裝置對于物料 團球結塊也起破碎作用,從而增加了熱交換面積,提高傳熱傳質的效率,提高了干燥速率;三是傾斜揚料板區,此區是低溫干燥區,煤泥在此區已呈低水分松散狀 態,此區已不具有粘結現象,經過熱交換后成品達到所要求的水分要求,運動進入{zh1}的出料區;四是出料區,干燥主機滾筒在此區不設抄板,物料在此區滾動滑行 至排料口,完成整個干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