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中彩 規格:高56.5厘米,口徑22.5厘米,底足23厘米
一幅傳世名畫,繪盡了富春山的江山秀水,見證了曠世cj。位列元代“四大家”之首的畫壇宗師黃公望,于元至正七年開始創作《富春山居圖》,窮盡畢生累積技藝,歷時十年所繪。整幅畫卷以富春江為背景,用墨淡雅、峰巒岡阜,山水布置疏密得當,是公認的古代水墨山水畫的{df}之筆,被歷代書畫家譽為中國山水畫“{dy}神品”!一代名畫,一代名瓷,交相融匯,cj如今耀世登場。
“富春山居”珍藏瓷將傳世神品《富春山居圖》首次以全新的形式呈現在中華國粹陶瓷之上,將飄逸的釉中彩潑灑在潔白的瓷釉之中,描繪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整幅畫峰巒起伏,勢伏雄強,江流沃土,沙町平疇。近樹蒼蒼,疏密有致;溪山深遠,亭臺小橋,各得其所。開創性的在陶瓷圓器上實現“景隨人遷,人隨景移”,達到面面可觀的藝術效果。整件作品瓶高56.5厘米,口徑22.5厘米,底足23厘米,采用主席瓷“7501”釉中彩絕技與創新的將軍瓶型,將原畫全部精華巧妙結合、精心布局,以通景構圖配合精妙留白,達到“移步換景、皆成畫面”,淋漓{jz}地將水墨山水技法與陶瓷技法wm融合,是首開國畫水墨瓷之先河的扛鼎之作。
陶瓷釉中彩是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過1100~1360℃的高溫,使顏料滲入釉內冷卻之后釉面封閉,由于釉中彩彩料熔入后能夠產生較強的暈散,不同顏色也能互相交融,極其類似水墨彩料在宣紙上的效果,用釉中彩技術繪制國畫作品,其效果令人叫絕,讓“富春山居瓷”達到“筆墨紛披,蒼茫簡遠”的藝術境界,更是實現了原作淺絳色墨的神奇韻味。
“富春山居圖”珍藏瓷特別選定“7501”瓷質與神秘釉中技法,通過兩次高溫燒制,燈光下瓷質晶瑩剔透,煙云水氣隱約流動,具有極強藝術感染力。從構思到創作乃至繪畫無不與國寶一脈相承、融會貫通,整件作品經八次畫稿、數十輪修改、上百次試制,全程不惜工本,成型機率低,成就值得{yj}珍藏的陶瓷藝術珍品。
《富春山居圖》珍藏瓷 《富春山居圖》珍藏瓷 《富春山居圖》珍藏瓷 《富春山居圖》珍藏瓷 《富春山居圖》珍藏瓷 《富春山居圖》珍藏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