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部陰影是肝癌嗎|肝癌如何確診
肝臟CT有陰影,一定是肝癌嗎?不一定,也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
1 肝血管瘤,多為高回聲,可呈網狀結構,邊界清晰,但有些肝血管瘤可出現低回聲、混合回聲等改變。較大肝血管瘤可輕按腹壁見瘤體外形發生改變,出現壓癟或凹陷等現象,放松后即恢復原狀。
2 肝細胞腺瘤,B超多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尚清晰而規則,并可見腫瘤的包膜回聲;腫瘤較大時,可突出于肝表面,使肝臟形態發生改變。內部多為低回聲的實質光團,回聲強度亦可比周圍肝組織略高,內部可分布均勻。
3 肝臟炎性假瘤,B超顯示其形態多呈不規則形,形似葫蘆或啞鈴形結節狀,偶有小樣突起,此征象被認為是該病較有特征性的表現。邊界較清晰且規則,偶可見周邊有淺淡的低回聲環圍繞。內部回聲以低回聲為主,分布不均,后方回聲無變化。
4 肝局灶性結節性增生,B超多呈圓形或類圓形,邊界較清欠規則,包膜不明顯。腫瘤多為低或稍高回聲;低回聲者多分布不均,高回聲者多較均勻;有時可見低回聲的條狀bh或星狀回聲;后方回聲可輕微增強。
5 肝錯構瘤,常規超聲多為類圓形或橢圓形,邊界多清晰,偶可見周圍有一薄包膜。腫瘤以高回聲多見,呈密集均勻的細小光點回聲,類似高回聲型血管瘤表現,但前者回聲更高,更密集,并且后方多輕度衰減。亦可見內部混有低回聲區,但分布仍較均勻者。
6 轉移性肝癌,多為低回聲不均質光團,可有暈圈等改變,后方回聲稍強,有側方聲影,這類病灶常為多發,部分可呈高回聲或混合回聲。
7 肝膿腫,較典型時,壁厚,內膜粗糙呈“蟲蝕”狀,為無回聲或不均勻回聲光團,診斷較容易。肝膿瘍表現不典型時,用常規B超診斷較困難,需結合彩色多普勒超聲和臨床表現加以診斷。
8 膽囊癌,近年來有逐漸增多趨勢,早期發現仍比較困難。在發現肝右葉癌腫且無肝硬化時,應仔細觀察膽囊的情況,這類病人的膽囊因受壓而變小,部分膽囊壁可不規則增厚而與右葉癌腫相連,甚至在膽囊癌實質時,可與右葉癌腫融合成一團塊,多伴有結石,有助于鑒別診斷。
9 肝母細胞瘤,聲像圖上顯示肝內有一巨大團塊,多強弱不均,并有液化和包膜,多位于肝右葉,常推移右腎,超聲無特異性表現。
廣州黃家醫圈腫瘤zl中心咨官方網站: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