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尿路結石的發病率如何?
我國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常見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以腎和輸尿管結石多見,腎和輸尿管結石與膀胱和尿道結石之比約為5:1。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約為2.5:1;尿路結石好發于青壯年;另外,尿路結石在我國的發生有一定的地域性。近幾年來,隨著人民的營養改善和飲水供應的改善,尿路結合四的發病率也在逐漸的改變。
掙長的尿液是怎樣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正常尿液的形成一般分維三個過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當人體血液流經腎臟的腎小球時,一部分血漿被腎小球的mxxg濾除而形成原尿,此稱為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誰和許多物質均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其中約99%的水被重吸收,約1%左右的水分形成終尿,也就是經膀胱所派出的尿液。此外,溶質部分,入蛋白質和葡萄糖等全部被重吸收,鈉、鉀、尿酸、肌酐等部分被重吸收,這過程稱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小管的上皮細胞除具有重吸收作用的功能外,還能主動的將血液中的某些成分鴛鴦的或經代謝加工而形成新的物質分泌到腎小管中,并能排泄少量鉀離子、肌酐等成分,還能分泌氫離子和氨等物質,這個過程稱為腎小管的排泄和分泌作用。醫生三個過程共同形成人體所產生的尿液。
正常人24小時尿量約為400~2500毫升之間。其成分主要是水分,其次是少許鈉、鉀、肌酐、氨、尿酸等成分,還有少量上皮細胞。偶爾可見到透明管型和細顆粒管型,不含糖及蛋白質或者可有及微量蛋白質。正常尿液黃色澄清、弱酸性。
尿路結石的發病與氣候、季節有關嗎?
天氣炎熱時因出汗較多,尿液濃縮,使尿液內尿鹽晶體易于處于飽和狀態,利于結晶的沉淀而導致尿路結石的發生。我國南部地區及世界某些熱帶地區,每年有較長的干燥時期,天氣也教炎熱,是膀胱結石的多發地區。有學者研究證明,每日尿量在1.2升以下,結石形成的生化危險性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