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 剪紙形式的一種。運用剪刀和黑色紙(或重色紙)剪制人物、動物或其它物體的典型外輪廓,無內部結構。通過影的造型表現形象。 起源傳說 早在東晉的史學家干寶寫的《搜神記》中就記載:漢武帝寵愛的李夫人死后,漢武帝非常想念。有來自齊國的李少翁說能招來她的靈魂。夜設帷帳,點亮了燈燭,令漢武帝遠觀。但見一美女在帷帳中,就象李夫人,又坐又站,但不能走近細看。漢武帝更為感傷。這是有關剪紙的最早記載。 剪影的最初產生,據說是歐洲皇室宮廷御用藝術品之一,皇族為了記錄他們的御容,除了用各種繪畫的方法之外,宮廷藝術家還創造了剪影,以滿足他們的要求。剪影藝術于1928年傳入我國。 剪影藝術起源于法國,興盛于18世紀末的歐洲。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傳入中國。 剪影藝術廣泛流傳于中國鄉土民間,它通過一代一代富有創造力的民間藝人心口相傳而枝繁葉茂,通過民間藝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發揚光大,到目前為止已經是一個百花盛開的藝術門類! 人像剪影 作為剪影的一個分支,人像剪影主要表現人物頭像的側面,更能表現人物面部曲線的美,表達出人物的撫媚雋永,剛毅渾厚! 剪影師傅工作時,不用臨摹,不用筆畫,抬眼一看,人物的特征就全部記在心里。一剪子下去,眉眼鼻口棱角分明,凹凸起伏渾然天成,線條勻稱流暢。僅僅二十多秒的時間,一幅惟妙惟肖的側身人像就呈現在觀眾面前。可以簡單的總結成四句話: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摹仿力和準確的判斷力。作畫時不僅求其形似,更追求神似,注重抓住人物瞬間的表情,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豐富感情,突出剪影獨特的神韻。手中的剪刀仿佛是一支運用自如的畫筆,在方寸紙上盡情描繪。人像剪影作品,不能簡單地說是一張人物側面肖像,確切地說,是一幅精心繪制的工筆畫,是從剪影師傅心里流出的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