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00605/2_2453323_1_xin_160503090958640109402.jpg)
兆祥黃公祠為廣東省第二個獲此榮譽的文物單位。
![](http:///s/200605/2_2453323_2_xin_170503090958101150093.jpg)
兆祥黃公祠見證了當地中成藥發展史。
歷經80多年風雨滄桑,黃公祠經修復后風采依舊,其占地約3000平方米,建筑平面布局為三進院落,為廣府地區的典型祠堂形制。祠堂主體建筑除拜亭為歇山頂外均為單檐硬山頂,面寬、進深各三間,{zh1}一進建筑為兩層高,建筑氣魄宏大,設計精巧,裝飾華美。
![](http:///s/200605/2_2453323_3_xin_170503090958622270644.jpg)
領獎。
□ 其見證佛山古建筑藝術和當地中成藥發展史
□ 為廣東省第二個獲此榮譽的文物單位
昨日上午,佛山市禪城區兆祥黃公祠內外一片熱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協調員來到此祠,參加兆祥黃公祠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頒獎儀式。
據介紹,該祠是繼從化廣裕祠之后我省第二個榮獲此獎的文物單位。
見證當地中成藥發展史
據了解,兆祥黃公祠歷史久遠,同時見證了佛山古建筑藝術和當地中成藥產業的發展史,而且,其受到當地政府和市民的很好保護和利用,成為粵劇博物館,呈現更大的文化遺產價值,這就是其獲此榮譽的關鍵所在。
昨日上午,在頒獎之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協調員里克·彭先生一行參觀了黃公祠和博物館里的粵劇文物,他們都被古祠的建筑和風格以及其修復后的不變的古貌所吸引,還有幾千件的粵劇文物也讓他們大開眼界。
據介紹,2003年,修復后的黃公祠被利用為粵劇博物館,如今館內分史、藝、人三大部分共13個展區,展出明代、清代至當代的粵劇劇本、木魚書、海報、戲橋、戲服、樂器,還有早期的粵劇電影、唱片名伶書畫等珍貴文物3000余件,展現了粵劇文化豐富的內涵和獨有的魅力。
巧用為粵劇博物館
里克·彭先生是{dy}次來佛山,也是{dy}次親臨黃公祠,他覺得現實的黃公祠要比資料上的美,那種古樸的東方建筑以及充滿生機的文化氣息,讓他感到黃公祠獲此榮譽是實至名歸。
另外,他對黃公祠的修復技術也很贊賞。他說,古祠的修復wq符合評審的要求。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吳慶洲表示,在修復黃公祠的時候,經過很精細的測繪工作,作出很詳細的方案,如添加構件種類和不可移動的設施,各種技術、安全措施均不改變文物的原貌,清理、拆除后人不合理的添建、改建等,保持原建筑的風格,修補復原。
資料鏈接
兆祥黃公祠是zm中成藥“黃祥華如意油”創始人黃大年的祠堂。從1905年起,歷時15年建成,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它是佛山城區內現存規模{zd0}、形制最完整和裝飾最豐富的祠堂建筑群,在佛山市祠堂建筑中極具代表性。
1999年,佛山市政府在黃公祠周圍開辟休閑公園,四周已完成綠化,在祠堂前面建起了池塘和休閑廣場。同時,佛山市政府籌資修繕黃公祠,重現當年“大宅門”風采,并在此展示明清年代佛山中成藥產業輝煌歷史,免費向市民開放。
2002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