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鎂制品返鹵表現為空氣濕度較大(70%以上)的時候,產品表面有水珠出現,嚴重的出現流淌。原因是制品中殘留的氯化鎂隨水蒸氣遷移到表面,然后吸潮造成的。氯化鎂是強吸潮劑,粗鹽易潮解就是因為氯化鎂的原因。
具體解決辦法應該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
1 原材料質量
氧化鎂的質量至關重要。在氯氧鎂體系中,氧化鎂為膠凝材料,氯化鎂為調和劑。
在這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即活性含量。通常所說得80粉、85粉指的是氧化鎂的有效含量,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鎂都參加反應的,參加反應的那部分氧化鎂占得比重稱為活性含量。活性含量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參數。通常遼寧海城的85粉活性在65%以上。一般活性含量要求在55%以上為宜。
如果氧化鎂活性含量過低,就造成氯化鎂不能被充分反應,大量剩余的氯化鎂則是后期返鹵的{zd0}隱患。這是目前國內大部分生產廠家產品返鹵的最主要原因。很多生產廠家貪圖便宜,使用一些低檔次的“苦土”生產,個別活性含量僅有30%,可以說這種原材料想解決返鹵根本無從談起。當然目前很多新介入的生產者對由于對菱鎂材料的認識不足,購買原料過程中,部分經銷商受利益驅動,以次充好,更有甚者竟然在氧化鎂中添加滑石粉出售!嚴重擾亂市場,阻礙了菱鎂行業的發展。
另外氧化鎂存放的環境應盡量干燥。潮濕環境中活性氧化鎂與水反應造成活性含量降低,嚴重時出現結塊的現象(結塊后的鎂粉不能使用)。這種情況在南方較為嚴重,一般活性含量65%的鎂粉存放一個月活性量降到50%。
應對辦法:一是到規模較大信用度高的廠家直接購買,二是購買的產品可以到當地質檢部門進行檢測,或是采用水合法進行簡單測試。
氯化鎂要求雜質離子盡量少。通常氯化鎂中含有很多可溶性堿金屬鹽類如氯化鉀、氯化鈉等。如果這些雜質過多,在水化過程中隨水蒸氣遷移到制品表面,干燥后易形成白霜。
目前市場上的氯化鎂山東海化純度較高,在46%以上,青海等在44%左右。
夏天生產中,適當降低波美度,以23~25波美度為宜。
2 合理科學的配比
主要是氧化鎂與氯化鎂的摩爾比,必須在5以上,以6~9為宜。氧化鎂與水的摩爾比在14~18之間。
以活性含量65%、26波美度的氯化鎂溶液為例,
100公斤氧化鎂配120公斤鹵水的摩爾比為:MgO:MgCl2:H2O=5.4:1:16.6
100公斤氧化鎂配108公斤鹵水的摩爾比為:MgO:MgCl2:H2O=6.0:1:16.6
3 改性
山東創新玻纖布廠生產的cx-1,cx-2菱鎂改性劑組合使用可以有效解決返鹵的問題。
cx-1其中可以延緩放熱,改變晶體結構形式,提高耐水性能。
cx-2表面活性成分可以使料漿中的氧化鎂與氯化鎂充分混合,使兩者充分反應,避免氯化鎂過剩,同時cx-2改性劑的抗鹵成份可以對晶體表面進行憎水性處理,有效挺高制品的耐水性能。
4 加強產品養護
養護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生產者采取的都是較為粗放的生產方式,沒有妥善處理或是根本沒有產品后期的養護。不少生產廠家產品脫模后直接在戶外曝曬。這樣是絕不可取的。因為脫模只是水化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產品具備了脫模的強度。這并不意味著水化反應已經徹底結束。實驗脫模時反應進行了70%左右,而后的3~5天內反應仍在進行(有不明顯的放熱),如果這個時候不進行保濕養護,水分大量蒸發,造成水化反應無法繼續,一是導致產品容易返鹵,二是產品強度嚴重損失。
一般養護的{zj0}溫度在15~25攝氏度{zh0},濕度在70~8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