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城鎮(美麗鄉村)的整體規劃與實施
提供國家扶持資金、項目的申報服務
一、背景概述
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即是一個具有凸顯——集生態、循環、特色、{gx}快速發展的集群產業園和具有經典地域文化特色的“田園牧歌”、“ 世外桃源”式的和諧宜居的生態“特區”。
重點打造:特色主導產業及延伸的產業集群,個性化凸顯經典的地域文化,生態自然環境,便捷多樣化的服務體系、活力的體制——也就是把鄉鎮優質特色的集群產業、優質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宜居社區等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經營形態和生態宜居區域:即將當地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及農、林、牧、副、漁等廣泛的為基礎開發出的具有當地地道集群產業體系;既賦予服務業的屬性但又不離開當地主體產業;充分利用本土地區各類資源的優勢,挖掘與其他區域不同的本地鄉土文化、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特色集群產業等,突出地方特色,設計鮮明性主題(主攻方向),不重復設計,走差異化建設,保證產業集群的持久和核心競爭力;在注重地方特色的同時,強調同一區域及不同區域之間、各個集群產業之間的合作生產、共同經營、策略聯盟以及宜居休閑健康生活方式;倡導共享區域內完善基礎設施等,有效整合當地各類優質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降低經營、生活成本,形成利益共同體,謀求更多的利益點,最終形成利益均沾,增強了競爭力;滿足現代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真正實現“天、地、人”合一的“世外桃源”。
首先必須著重解決好主導產業:{gx}且可持續循環發展的支柱產業及相關延伸的產業集群的協調發展;品牌集群的合理打造;區域環境及公共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服務功能等基本要素的和諧統一;協調農、工、貿、宜居休閑等綜合發展體系。以達到了產業生態循環化、宜居與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效統一。即融合具有地道特色的集群產業,經典的人文資源,個性化的自然資源,生態宜居、宜養功能、休閑旅游和環境保護等于一體的富有特色活力的經濟高速發展及生態宜居平臺;也是促進城鄉要素平等合理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優化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以鄉促進城市升級、以旅游促進產業、工農互惠互補的集約型、生態宜居、和諧發展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其次,還需要一個能夠聚焦外界目標群體的亮點(聚集點)和一個有效與外界的對接的平臺和撬動這個平臺的支點,才能快速、有效的在數萬個鄉鎮中脫穎而出,一騎絕塵。
二、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開發發展模式
1、現代zcy為主題的綜合開發發展模式;
2、養生養老為主題的綜合開發發展模式;
3、生態種植、生態養殖為主題的綜合開發發展模式;
4、地道特色產業為主題的綜合開發發展模式;
5、特色旅游為主題的綜合開發發展模式;
6、清潔能源為主題的綜合開發發展模式;
7、特色古鎮為主題的綜合開發發展模式;
9、林下(果林)經濟為主題的綜合發展模式;
10、山水資源為主題的綜合發展模式。
三、項目市場前景
1、產業市場前景:據《2013年中國旅游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國內旅游達32.6億人次,旅游消費達3萬億,旅游直接就業人數達1350萬人,僅農家樂收入就達2800億元,3000多萬農民受益;旅游已經成為許多地方的支柱產業、龍頭產業、特色產業;今后國家將加強旅游小城鎮的開發與保護,實施鄉鎮旅游富民工程和旅游扶貧工程等政策支持;這些都為發展旅游農業帶來利益點。
2、國家支持政策
《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通知》建村(2016)147號;《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開發銀行關于開發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脫貧攻堅的意見》;《美麗鄉村建設指南》(GB32000-2015)國家標準發布;國發辦【2015】59號等。
四、服務規劃內容及服務費用
1、提供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主導產業(主攻方向)及其延伸產業集群的整體規劃與實施。
2、提供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產業功能區、宜居休閑養生養老功能區、活動功能區等以及個性化景觀(建筑景觀、植物景觀、樹景觀、花景觀燈)、傳播平臺以及撬動此平臺的 “支點”和 “撬棍”的整體規劃與實施;
3、提供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環保保護及相關項目(秸稈、生活垃圾、生產下腳料等變廢為寶利用解決方案)的規劃與實施;
4、提供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空間、空地等綜合利用解決方案的規劃與實施;
5、提供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集群品牌打造、多維盈利模式的架構、營銷模式(線上、線下)的規劃與實施;
5、提供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集群產品體系、服務體系的規劃與實施;
6、提供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管理運管團隊、文化等架構及建設的規劃與實施;
7、具體規劃內容(可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產業體系、不同的投資規模、不同自然資源、不同區位優勢等提供不同個性化定制方案)及服務費用面議;
8、提供國家扶持資金、項目的申報服務。
聯系人:陳典剛18910198922 ;詳情請登陸: 中國農業技術交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