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先后推出《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和綠色建筑評價國家標準,要求城鎮新建建筑嚴格落實強制性節能標準。作為全國首批低碳試點省區,廣東在綠色建筑行動中率先垂范,將其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之一。廣東省政府2013年提出,從2014年起,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資新建的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十二五”期末,全省累計建成綠色建筑4000萬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底,綠色建筑占全省新建建筑比重力爭達到30%以上,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的能源資源消耗水平接近或達到同期發達國家水平。
“建筑綠色化,既促進節能減排,也為企業自身帶來長遠效益。”葉志明說,珠江城項目節能環保技術增加投入為3.4億元,約占項目總投資的10%,雖然增加了成本,但通過建筑節能,節省了用電投入,提高了樓宇使用率,節能環保投入的回收期將不長于10年,環保理念所帶來的品牌形象無形資產更難以估量,“這些實實在在的效益,為改變國內建筑界過去重規模輕效率、重外觀輕品質、重建設輕管理的傳統粗放建設模式,提供了市場推動力量”。
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建筑保溫材料中約有49%為玻璃棉保溫材料,而在我國玻璃棉保溫材料的應用比例超過75%。從節能看,玻璃棉材料是所有保溫材料{zj1}節能優勢的材料。從保護環境看,玻璃棉保溫材料是低煙、低毒新材料,不污染環境,即使發生火災,也因其有{gx}碳化層保護而對環境起到保護作用。綠色建筑除隱藏著許多節約能源、資金、創造就業機會的經濟效益之外,帶給我們的還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綠色建筑的行業低碳發展,是構筑未來低碳生活的必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