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壁后拱結焦分析
(1)鍋爐爐墻后拱結焦,經檢查風門擋板在DCS畫面開度為50%時實際開度為20%;經查運行記錄,鍋爐運行時前墻上二次風壓為0.8一lkPa,后墻下二次風壓為0.4kPa;該區域用風明顯偏小,加裝后拱溫度計顯示為1300℃,鍋爐后墻的劇烈燃燒,造成了嚴重缺氧;區域溫度超過了爐灰的融化溫度,使得后拱結焦。高溫煙氣里的堿金屬硫化物、氯化物與其他氧化物的高濃度顆粒聚集附著在水冷壁,層層腐蝕剝離水冷壁,管道減薄到2.0—3.5mm,形成了爆管的隱患。
(2)水冷壁后拱的遮焰作用、燃燒射流的剛性、熱輻射的蓄能慣性和后拱的反射作用,使后拱區域成為鍋爐{zg}溫度區。紊亂熱黏性顆粒與水冷壁的附著形成的熱阻使得熱力交換能力下降。結焦部位的溫度越高、顆粒融化越迅速,腐蝕速率越快。
(3)焦渣附著到后拱水冷壁,形成了熱阻,降低了熱交換能力,由于焦渣灰垢的影響,管子里的汽水混合熱量交換率比結焦前減小。又進—步提升了該區域溫度,高于1300~的持續融化溫度,使火焰里的顆粒—層層的附著,氯化物周而復始地滲透、腐蝕。
(4)后拱水冷壁的遮焰作用,使爐膛后部溫度居高不下,后拱應該設計為水冷壁拉稀管,利用增加熱交換面積的方法,在遮焰作用的同時增加水冷壁吸熱量,才可以降低后拱溫度,平衡爐膛溫度場。
(5)降低水冷壁后拱溫度,使得燃燒調整異常困難。根據以往的經驗,將燃料播布到爐排中端,能夠在爐排中端建立高強度燃燒,后拱水冷壁溫度自然降低,可是減少了爐排的燃燒長度,造成燃燒時間不足,燃料燒不透,不wq燃燒增加。加強后墻下二次風,也能夠向爐排中端轉移燃燒,可是使得爐排gd在高溫富氧下燃燒異常劇烈,對降低后拱溫度作用不大。加強后墻上二次風,能夠降低后拱溫度,使未wq燃燒的燃料迅速被煙氣攜帶,增加不wq燃燒。加強前墻下二次風,能夠增加燃料播布的均勻性,又產生了輕質燃料的向上飄逸的問題。
(6)根據鍋爐燃燒理論和床層燃燒技術,爐后的用風量是爐前的兩倍。目的是在爐后擴散燃燒區域加強氧的作用,在爐前動力燃燒區域提高溫度,形成全床燃燒,均衡爐膛溫度場。
(7)試驗證明,爐排gd一次風在燃料水分小于20%時,不可開大;當gd一次風大于15t/h時,燃燒迅速上移,后拱溫度超過1300~。
(8)爐排振動間隔時間設置為25min,間隔時間太長,不利于一次風穿透,爐排容易結焦,料層厚度也會使燃燒上移。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