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細管仿生
毛細管網是利用仿生學原理,模仿人體中的mxxg,由3.4*0.55mm或4.3*0.8mm的PP聚丙烯毛細管組成間距在10mm~30mm的網柵。承擔運載熱量的水媒在管內保持0.05~0.2m/s的流速,而每個平米的毛細管網柵只含有0.4升水,系統運行時水溫溫差2~3度,毛細管網為大流量小溫差的{gx}輻射末端。通過毛細管網提高單位散熱面積化來滿足“供熱低溫化、制冷高溫化”的散熱制冷末端,經過實測供熱溫度只需35℃以下就可滿足室內20℃,設計匹配溫差是5℃。毛細管網與熱泵組成{gx}暖通系統,COP值遠大于普通暖通系統和空氣能系統,與普通系統相比,節能達到50%以上。
毛細管網技術始于歐洲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先后經過了柏林科技大學的Herrmann Rietschel學院、Fachinstitut für Klimatechnik (空調技術專業機構)、Gies-sen TFH (技術專業大學) 、斯圖加特科技大學歐洲標準檢測中心、Fachinstitut Geb?ude-Klima e.V. (建造氣候分析站的專業機構)等的檢測和測量;一直采用歐洲通用DE 德國“DIN4706”毛細管標準。這種{gx}末端,在夏季可以通過在毛細管網中循環18-20℃冷水,利用熱傳導原理達到降低室內溫度的目的;冬季則可以通過循環30-33℃的熱水實現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