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基部木質(zhì)化;四方形莖;倒卵形至長橢圓形的葉子對生,邊緣通常3深裂;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形狀似馬鞭狀,夏秋間開淡紫色唇形花。多數(shù)生長于原野;原產(chǎn)于歐洲,中國華東、華南和西南大部地區(qū)都有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莖四方形,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圓形,棱和節(jié)上被短硬毛。單葉對生,卵形至長卵形,長2~8厘米,寬1.5~5厘米,3~5深裂,裂片不規(guī)則的羽狀分裂或不分裂而具粗齒,兩面被硬毛,下面脈上的毛尤密。
花夏秋開放,藍紫色,無柄,排成細長、頂生或腋生的穗狀花序;花萼膜質(zhì),筒狀,頂端5裂;花冠長約4 毫米,微呈二唇形,5裂;雄蕊4枚,著生于冠筒中部,花絲極短;子房無毛,花柱短,頂端淺2裂。果包藏于萼內(nèi),長約2毫米,成熟時裂開成4個小堅果。[1]
喜干燥、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對土壤要求不嚴。喜肥,喜濕潤,怕澇,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長勢健壯,低洼易澇地不宜種植。
產(chǎn)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新疆、西藏。常生長在低至高海拔的路邊、山坡、溪邊或林旁。 全世界的溫帶至熱帶地區(qū)均有分布。
選擇土層較厚的壤土或沙壤土為種植地。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防止草荒,做到田間無雜草。田間長時間的大量積水有根腐病發(fā)生只要及時排水、松土就可以避免。
聯(lián)系人:張立彩 :1505447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