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源塔定位用作吸收低溫位冷(熱)源技術的起源可追溯到日本20世紀80年代,采用冷卻塔加氯鹽溶液曝氣循環吸收空氣中的低溫位熱源,日本取名為采熱塔/加熱塔,國內暖通會議取名為冷卻塔采熱,有的廠家也稱之為能源塔。由于是冷卻塔結構沒有改變,存在溶液隨時被稀釋導致運行的不穩定和設備腐蝕及立體空間污染問題,在此基礎上QIUKE科技重新定位確立正確的研發方向,以吸收低溫位熱源為單位的設計制造,定義為“能源塔“,2005年在全國科技網上招標。
開式冷卻塔即時吸收熱源存在的問題采用冷卻塔加氯鹽溶液曝氣循環吸收空氣中的低溫位熱源,在工程實際應用中設備嚴重腐蝕、水質環境污染、立體空間環境空氣污染嚴重。
1.冷卻塔取熱效率低,冷卻塔是以汽化蒸發潛熱能為主構造的換熱設備,用于冬季吸收顯熱能時
即使放大冷卻塔容量噸位來配置,顯然也是換熱面積不足傳熱溫差大,溶液溫度低導致熱泵蒸發溫度低,
熱泵供熱性能下降。加之采用的熱泵大溫差傳熱,蒸發溫度低,需要高濃度的氯鹽類作為循環介質,曝氣
循環溶解氧增加加速氯鹽對設備的腐蝕性。
2.溶液濃度高不可再生利用,
在低溫高濕氣候期持續時間長達90天,需要將稀釋后溶液排放掉補充原液維持濃度,造成了河道水環境污染。氯鹽類溶液飄霧污染腐蝕周圍環境的鋼結構。
江蘇海雷德蒙新能源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