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土地公廠家供應
ks8569588
石雕土地公又稱石雕福德正神,是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廟屬于中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筑。土地公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一零二歲辭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說在他死后,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念念不忘,於是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土地公信仰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的大慈悲。大勢至菩薩是代表喜舍。
石雕土地神也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知名度{zg}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護者,是與那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所以在那方土地的土地公才會什么都知道。作為地方守護神,盡管地位不高,卻是中國民間供奉最普遍的。以前為他們建立的神廟幾乎遍布每個村莊。傳說土地也可以隨意上天,但是為了百姓而留了下了。
通常土地神是以一對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現的,男的稱為"土地公公",女的稱為"土地婆婆"。對土地神的崇拜實際上來源于古代的土地崇拜,后來,這種自然崇拜開始走向人格化,逐漸出現了一些真實的人物來充當這一角色,被人們稱為"土地爺"。
由于中國境內有無數的石雕土地神,所以真正有姓名的不是很多。一般為他們建立的神廟規模很小,被稱為"土地廟",里面供奉并排坐著的一對老年夫妻。到明朝(1368-1644年)對他們的崇拜開始興盛,而且這種崇拜還流傳到了其他民族中去。
在中國,過去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節日聚會,對該神進行祭祀,到后來這種聚會就演化成為中國最有特色的現象——廟會,成為一種重要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