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機的發展歷程
20世紀70-80年,世界上減速器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且與新技術革命的發展緊密結合。通用減速機的發展趨勢如下:
① 高水平、高性能。圓柱齒輪普遍采用滲碳淬火、磨齒,承載能力提高4倍以上,體積小、重量輕、噪聲低、效率高、可靠性高。
②積木式組合設計。基本參數采用優先數,尺寸規格整齊,零件通用性和互換性強,系列容易擴充和花樣翻新,利于組織批量生產和降低成本。






蝸輪蝸桿傳動具有以下特點:
1.傳動比大,且準確。通常稱蝸桿的螺旋線數為螺桿的頭數,若蝸桿頭數為z1,蝸輪齒數為z2,則蝸桿傳動的傳動比為
i=z2/z1
通常蝸輪蝸桿傳動中蝸桿頭數很少(z1=1~4),蝸輪齒數很多(z2=30~80),所以蝸桿傳動可獲得很大的傳動比而使機構比較緊湊。單級蝸桿傳動的傳動比 i≤100~300;傳遞動力時常用 i=5~83。
2.傳動平穩、無噪聲。因蝸桿與蝸輪齒的嚙合是連續的,同時嚙合的齒對較多。
3.當蝸桿的螺旋升角小于嚙合面的當量摩擦角時,可以實現自鎖。
4.傳動效率比較低。當z1=1時,效率h=0.7~0.75;z1=2時,h=0.75~0.82;z1=3~4時,h=0.82~0.92。具有自鎖時,h=0.4~0.45。
5.因蝸輪蝸桿嚙合處有較大的滑動速度,會產生較嚴重的摩擦磨損,引起發熱,使潤滑情況惡化,所以蝸輪一般常用青銅等貴重金屬制造。






國內減速器現狀國內的減速器多以齒輪傳動、蝸桿傳動為主,但普遍存在著功率與重量比小,或者傳動比大而機械效率過低的問題。另外,材料品質和工藝水平上還有許多弱點,特別是大型的減速器問題更突出,使用壽命不長。國內使用的大型減速器(500kw以上),多從國外(如丹麥、德國等)進口,花去不少的外匯。60年開始生產的少齒差傳動、擺線針輪減速、諧波傳動等減速器具有傳動比大,體積小、機械效率高等優點。但受其傳動的理論的限制,不能傳遞過大的功率,功率一般都要小于40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