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一次性用品這個產業雖不算大,卻是個典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加起來,直接從業人員有幾十萬人口。而且絕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從事行業基本都是農民工。一旦因為一紙政令導致這幾十萬的失業,后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他們的家人有誰來養活?不知道決策者們是如何慮的?在每個失業個體的背后,其實無不是實實在在的家庭柴米油鹽的生計,這個家庭wq可能上有老、下有小,一個人失業,wq可能讓一家人陷入絕境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宏觀經濟的下行可以容忍,收入的相對降低也wq可以接受,但是“失業”的增多,失業背后的民生困局,卻無法忍受,更不應被無視。
一次性用品該不該退出酒店業,眾多讀者和網友在肯定其發展方向的同時,也有不少懷疑甚至否定的意見,概括其理由,酒店方說,客人需要,我就提供;客人說,酒店擺了我就用;一些行業協會說,提供一次性用品是酒店經營中的市場行為,不應多加干涉。各執一詞,互相推諉,似乎給這有利于節約和節能減排的大好事系上了一個死扣。要pj如此難題,需要各方主動做出努力,筆者建議先從酒店業做起。

為什么先是酒店?很多酒店經營者認為免費一次性用品根本就不該退出酒店,他們似乎理直氣壯:酒店業提供免費一次性用品是fu務的內容之一,為了給客人帶來方便提供免費一次性用品天經地義。
但他們忽視了一個客觀事實,在酒店存在的歷史中,為客人提供fu務的項目和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或者說是與時俱進的,而變化的軌跡正是時的大趨勢。當今時的大趨勢正是環境保護、厲行節約。以為客人提供fu務為己任的酒店,也須順應這一趨勢,把節能環保融進企業的fu務理念,在fu務項目和內容上得到體現。企業在這方面率先行動,可能眼前“吃點虧”,但終有回報,一些停供免費一次性用品的經濟型酒店已證明了這一點。
現在不少人喜歡外出旅游,看些山山水水的,這個時候都免不了要住賓館。大家住到賓館里接觸得最多的就是這個一次性洗漱用品,不過,不少人往往真的是使用一次以后就扔掉了。這也不要怪,在大家的印象里,總認為一次性的東西只能用一次,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些一次性洗漱用品還可以發揮它的大利用價值。

在城區這家大酒店的客房里,保潔人員正在利用房客使用剩下的牙膏清理臉盤。朱萍介紹,一次性洗漱用品的浪費現象在酒店里普遍存在,不少洗漱用品往往只使用一半就遺留在客房里。使用了一半的洗漱用品由于不能再二次提供給客人,將面臨著浪費的尷尬境地。工作人員提醒,這些洗漱用品都是可以繼續使用的。不僅如此,酒店里很多名為一次性的洗漱用品,實際上都是可以物盡其用的。城區某大酒店經理助理朱萍告訴記者:免費提供了剃須刀、梳子、還有那個針線bao都是能夠二次利用的,因為質量是好的,像針線bao里面有5根針。質量是蠻好的,也配了小剪刀,都可以帶回去,避免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