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的發展歷程
1873英國物理學家J.C.麥克斯韋在其專著“論電和磁”中完成了統一的電磁理論。
1898-1899法國物理學家P.居里發現鐵磁性物質在特定溫度下(居里溫度)變為順磁性的現象。
1905法國物理學家P.I.郎之萬基于統計力學理論解釋了順磁性隨溫度的變化。
1907法國物理學家P.E.外斯提出分子場理論,擴展了郎之萬的理論。
![](http://zs1.img-/pic/173002/p2/20170218161325_5266_zs.jpg)
![](http://zs1.img-/pic/173002/p2/20170218161712_7742_zs.jpg)
tr磁石,也可以由人工制造(強的磁鐵是釹磁鐵)。磁鐵,只有在某些條件下會有磁性,通常是以電磁鐵的形式產生,也就是利用電流來強化其磁場。
磁鐵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會突然失去磁性,這是由于組成磁鐵的眾多“元磁體”之排列從有序到無序所引起的;失去磁性的磁鐵放入到磁場中,當磁化強度達到某一數值,它又被磁化,“元磁體”之排列又從無序到有序。
![](http://zs1.img-/pic/173002/p2/20170218161324_5282_zs.jpg)
某些材料在外部磁場的作用下得而磁化后,即使外部磁場消失,依然能保持其磁化的狀態而具有磁性,即所謂自發性的磁化現象。
基本上鐵磁性這個概念bao括任何在沒有外部磁場時顯示磁性的物質。至今依然有人這樣使用這個概念。但是通過對不同顯示磁性物質及其磁性的更深刻認識,學者們對這個概念做了定義。一個物質的原胞中所有的磁性離子均指向它的磁性方向時才被稱為是鐵磁性的。若只有部分離子的磁場指向其磁性方向,則稱為亞鐵磁性。若其磁性離子所指的方向正好相互抵消(盡管所有的磁性離子只指向兩個正好相反的方向)則被稱為反鐵磁性。
![](http://zs1.img-/pic/173002/p2/20170218161712_7742_z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