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在電子線路中,電容用來通過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來存儲和釋放電荷以充當濾波器,平滑輸出脈動信號。小容量的電容,通常在高頻電路中使用,如收音機、發(fā)射機和振蕩器中。大容量的電容往往是作濾波和存儲電荷用。而且還有一個特點,一般1μF以上的電容均為電解電容,而1μF以下的電容多為瓷片電容,當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獨石電容、滌綸電容、小容量的云母電容等。電解電容有個鋁殼,里面充滿了電解質,并引出兩個電極,作為正(+)、負(-)極,與其它電容器不同,它們在電路中的極性不能接錯,而其他電容則沒有極性。
把電容器的兩個電極分別接在電源的正、負極上,過一會兒即使把電源斷開,兩個引腳間仍然會有殘留電壓(學了以后的教程,可以用萬用表觀察),我們說電容器儲存了電荷。電容器極板間建立起電壓,積蓄起電能,這個過程稱為電容器的充電。充好電的電容器兩端有一定的電壓。電容器儲存的電荷向電路釋放的過程,稱為電容器的放電。

爆漿的種類:
分兩類,輸入電容爆漿和輸出電容爆漿。
對于輸入電容來說,就是在電源電路中體積較大、容易較大、額定電壓高的電容器,對接收到的電流進行過濾。輸入電容爆漿和電源輸入電流及電容器本身的品質有關。過多的毛刺電壓,峰值電壓過高,電流不穩(wěn)定等都使電容過于充放電過于頻繁,長時間處于這類工作環(huán)境下的電容,內部溫度升高很快。超過泄爆口的承受極限就會發(fā)生爆漿。
對于輸出電容來說,對經電源模塊調整后的電流進行濾波與儲能。此處電流經過一次過濾,比較平穩(wěn),發(fā)生爆漿的可能性相對來說小了不少。但如果環(huán)境溫度過高,電容同樣容易發(fā)生爆漿。
電容爆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電流大于允許的穩(wěn)波電流、使用電壓超出工作電壓、逆向電壓、頻繁的充放電等。但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溫。我們知道電容有一個重要的參數就是耐溫值,指的就是電容內部電解液的沸點。當電容的內部溫度達到電解液的沸點時,電解液開始沸騰,電容內部的壓力升高,當壓力超過泄爆口的承受極限就發(fā)生了爆漿。所以說溫度是導致電容爆漿的直接原因。電容設計使用壽命大約為2萬小時,受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也很大。電容的使用壽命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小,實驗證明環(huán)境溫度每升高10℃,電容的壽命就會減半。主要原因就是溫度加速化學反應而使介質隨時間退化失效,這樣電容壽命終結。為了保證電容的穩(wěn)定性,電容在插板前要經過長時間的高溫環(huán)境的測試。即使是在100℃,高品質的電容也可以工作幾千個小時。同時,提到的電容的壽命是指電容在使用過程中,電容容量不會超過標準范圍變化的10%。電容壽命指的是電容容量的問題,而不是設計壽命到達之后就發(fā)生爆漿。只是無法保證電容的設計的容量標準。所以,短時期內,正常使用的板卡電容就發(fā)生爆漿的情況,這就是電容品質問題。另外,不正常的使用情況也有可能發(fā)生電容爆漿的情況。

電容器電容量的測量
在沒有專用儀表的情況下可用萬用表測量電力電容器的電容量。具體方法是:用熔絲(其規(guī)格由電容器的電容量而定)和待測電容器串聯(lián)接入220V交流電源上。用萬用表的交流電壓檔測出電容器兩端的電壓U(V)。
用萬用表的交流電流檔測出通過電容器的電流I(mA)。因為I=U/XC而XC=1/(2πfC),其中f是交流電的頻率。所以電容器的電容量CC=3.18×(I/U)(微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