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貿易總額和出口總額占GDP比重的演變情況。
改革開放之前, 受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國際環境限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相對較慢, 進出口貿易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需求作用十分微弱。改革開放以后, 隨著進出口貿易規模的快速擴張, 進出口貿易總額和出口占GDP 的比重大幅度提升, 分別從2003年的9. 8% 和4. 62% 提高到2010 年的49.03%和25. 72%, 進出口貿易作為需求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也大幅度增強, 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需求因素。

“外貿交易中的流通環節,是外貿交易當中的非核心業務環節,但卻占據了企業很大的精力和成本。”王小康指出,企業做外貿最重要的部分是接訂單以及找到合適的廠家生產并把控質量,然而現狀卻是外貿中小微企業在外貿流通環節如:出口退稅、聯系報關等事務方面占據了企業很大精力,這無疑影響了企業的周轉效率,增加了運營成本。他舉例說,對于一個10人左右的外貿中小微企業而言,需要配備2-4人來進行退稅及報關等環節的工作,如果這部分業務外bao,那就能騰出更多的精力開展業務。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按照“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和社會共治”的四項原則,對進出口食品安全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檢驗檢疫部門面臨“新挑戰”。 第,一,更加突出生產經營者質量主體責任。新修訂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進口食品的進口商及其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和出口商是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應當保證向我國出口的食品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進口商應當建立對境外出口商和生產企業的審核制度,審核不合格的,不得進口其產品。 第二,更加強化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新修訂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負責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進一步強化了檢驗檢疫部門的監管責任。對監管責任不力的,也做出了嚴肅問責的規定。同時,還要求檢驗檢疫部門與相關部門建立通報聯動機制。 第三,更加嚴格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在進口食品監管方面,要求對輸華國家或地區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進行評估審查,對境外輸華食品生產企業進行注冊,將對進口食品監管從境內延伸到境外源頭。在出口食品監管方面,要求對出口食品實施監督抽檢,保障符合進口市場的要求。 第四,更加嚴厲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對進口食品的進口商未履行對境外輸華食品生產企業和出口商審核義務的,未建立進口和銷售記錄的,對存在風險的進口食品未履行召回義務的,做出了更加嚴厲的處罰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