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支釘區別豆和燈豆是碗形的照明工具,而燈也是碗形的照明工具,但碗底卻多了一個小小的尖錐,這個尖錐就叫支釘,這個小小的改變成了豆與燈的分界線。戰國時期,最早的蠟燭開始出現。可當時的蠟燭和現在的蠟燭不一樣,外形并不是很規則,怎么支撐使其站立?聰明的古人在豆的底部做一個尖錐,把不規則的蠟燭插在這個尖錐上,蠟燭就能穩穩當當地站立了。從豆到燈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漸演變,這個圓盤大概就是戰國時燈具的雛形,尖錐說明它是當時用來照明的。支釘的出現正式拉開了燈具的歷史,自此,燈具歷史完成了從豆到燈的轉變。
戰國燈大多由金屬或陶土制成,而玉制燈jc一件,堪稱絕品。玉燈以新疆和田青玉為材,局部有赫褐色的浸痕。燈由盤、把手和座三部分組成,分別用三塊玉雕琢后粘合成一體。上部燈盤圓形淺腹,盤中心凸起一個五瓣團花柱。中部把手成圓柱形,上飾浮雕的仰形三葉飾,中間束腰,腰下滿飾勾連云紋。燈座為覆圓盤形,并以五瓣柿蒂紋和勾連云紋裝飾,足底亦飾勾連云紋。
晾置和陳放的時間根據膠的種類而異,一般有以下三種方法。
(1)不需要晾置和陳放,涂膠后立即粘合并壓緊。屬于這一類的膠粘劑有皮膠、骨膠和熱熔劑。
(2)涂膠后需要晾置,也允許陳放。屬于這一類的有溶劑型、乳膠型和含機溶劑的化學反應型膠粘劑。
(3)兩面涂膠,晾置達指觸干燥程度卿用指尖接觸涂股,達到似粘非粘程度),貼合后立即壓緊,不需要陳放。屬于這一類的有溶液型橡膠類膠粘劑。
![](http://zs1.img-/pic/168002/p2/20170111143148_3821_zs.jpg)
低壓鈉燈蒸汽燈出現,是由密封在玻璃管里的各種元素蒸汽通以電流而發光的。蒸汽燈有蒸汽燈、鈉蒸汽燈。光效高,但僅輻射單色黃光,這種燈照明情況下不可能分辨各種顏色的。主要應用是:道路照明,安全照明及類似場合下的室外應用。
其光效是熒光燈的2倍,鹵鎢燈的10倍。與熒光燈相比,低壓鈉燈放電管是長管形的,通常彎成'U'型,把放電管放在抽成真空的夾層外玻殼內,其夾層外玻殼上涂有紅外反射層以達到節能和提高
光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