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700psi的內冷卻工具,切削速度有可能達到250sfm。而在沒有內冷卻設施的機床上,切削速度只能達150sfm。絲錐不同于大多數金屬切削工具,因為它與工件孔壁接觸面積非常大,所以冷卻至關重要。如果高速鋼絲錐過熱,則絲錐會折斷、燒損,NORIS公司高性能絲錐的幾何形狀特點,就是有較大的后角和倒錐。”上述絲錐的幾何形狀,再配以特殊的涂層表面(象TiN、TiCN、CrN或TiAlN),可大大提高絲錐的壽命。這些耐熱的、光滑的涂層,減小了切削力并允許在更高的切削速度下攻絲。實際上,較新的高性能絲錐的開發,極大地促進了機床主軸速度和功率的提高。


鎢鋼產品變形和彎曲的原因可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碳梯度。
2、鈷梯度。
3、溫度梯度。
4、壓制品密度梯度。
5、裝舟不當。
6、收縮系數。應用編輯鎢鋼銑刀在進行銑削工序時,工件可順著或相對刀具旋轉方向進給,這會影響到切削的起始和完成特性。鎢鋼銑刀在進行順銑(也稱為同向銑削)時,工件的進給方向與切削區域的鎢鋼銑刀旋轉方向相同。切屑厚度從一開始就會逐漸減少,直至在進行周邊銑時切口的末端為零而止;在進行逆銑(也稱為反向銑削)時,工件的進給方向與切削區域的銑刀旋轉方向剛好相反。切屑厚度開始為零,然后隨著切削過程逐漸增加。



刀具的發展在人類進步的歷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早在公元前28~前20世紀,就已出現黃銅錐和紫銅的錐、鉆、刀等銅質刀具。戰國后期(公元前三世紀),由于掌握了滲碳技術,制成了銅質刀具。當時的鉆頭和鋸,與現的扁鉆和鋸已有些相似之處。然而,刀具的快速發展是在18世紀后期,伴隨蒸汽機等機器的發展而來的。1783年,法國的勒內首先制出銑刀。1792年,英國的莫茲利制出絲錐和板牙。有關麻花鉆的發明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1822年,但直到1864年才作為商品生產。那時的刀具是用整體高碳工具鋼制造的,許用的切削速度約為5米/分。1868年,英國的穆舍成含鎢的合金工具鋼。1898年,美國的泰勒和.懷特發明高速工具鋼。1923年,德國的施勒特爾發明硬質合金。在采用合金工具鋼時,刀具的切削速度提高到約8米/分,采用高速鋼時,又提高兩倍以上,到采用硬質合金時,又比用高速鋼提高兩倍以上,切削加工出的的工件表面質量和尺寸精度也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