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建筑作為一種新興的建造體系,在建造效率、經濟性以及可持續性等方面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對于一些面臨著建造效率低、經濟條件差以及建造浪費嚴重的地區來說,集裝箱建造體系為解決這些地區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與可能性。
可以說,即便集裝箱建筑最終被證明無法作為一種主流建筑形式進行普及,這種建造體系仍然可能成為解決某些特定問題的更佳策略。
為加深建筑行業的工作人員對集裝箱建筑設計的了解與認識,本文從建筑設計的角度分析了集裝箱建筑的特點,并探討了針對集裝箱建筑的設計策略。
論文針對集裝箱建筑所面對的問題,說明設計者如何通過各方面的具體手段來面對這些問題。集裝箱建筑所面對的問題bao括建筑對功能、形式、建造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即建筑為滿足人類使用所必須具備的要素,這些要素是評價一座集裝箱建筑好壞的基本指標。設計策略是實現這些要素與指標的途徑,主要bao括集裝箱建筑的空間策略、基本單元構件的組合策略、外圍護結構的改造策略以及結構設計策略等。
集裝箱租賃即所有人將空箱租給使用人的一項業務。集裝箱所有人為出租的一方集裝箱,與使用人,一般是船公司或貨主,為承租的一方,雙方簽訂租賃合同。由出租人提供合格的集裝箱交由承租人在約定范圍內使用。集裝箱的租賃,國際上有多種不同的方式,總括起來有:程租、期租、活期租用和航區內租賃等。
集裝箱裝卸區是集裝箱運輸中,箱或貨裝卸交換保管的具體經辦部門。它受承運人或其理人的委托,進行下列各項業務:對整箱貨運的交換、保管;設有集裝箱貨運站者,辦理拼箱貨的交接;安排集裝箱船的靠泊,裝卸集裝箱,每航次編制配載圖;辦理有關貨運單證的編簽;編制并簽驗集裝箱運用運載工具的出入及流轉的有關單證;
辦理集裝箱及運載工具、裝卸工具的情況檢查、維修,以及空箱的清掃、熏蒸等工作;空箱的收發、存貯和保管;安排空箱和重箱在堆場的堆碼,及編制場地分配計劃;其他有關業務工作。集裝箱裝卸區一般由專用碼頭、前沿、堆場貨運站、指揮塔、修理部門、大門和辦公室組成。有時堆場或貨運站等可延伸到市區內部5~15公里的中轉站。

近年來集裝箱的用量隨著物流業蓬勃發展而大大增加,同時,作為其應用的一個分支,集裝箱組合房屋也在國內外有了一定的應用,特別是經一定年限使用后的既有集裝箱再回收用作箱房,更符合資源再利用和低碳經濟的要求。
此外,由于集裝箱耐用性好并具有通用模塊和便捷組合等特點,適用于快速建造的多種用途低(多)層房屋。本規程的編制符合當前工程建設的需要和技術政策要求,對指導和推廣集裝箱組合房屋的應用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規程的主要內容bao括總則、術語、建筑設計基本規定、模塊化設計、外圍護結構構造、內部構造和內裝修、建筑防火和防腐蝕、結構設計基本規定、結構設計、結構節點設計、地基基礎、施工及驗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