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室大棚果樹施肥有技巧
一、溫室大棚內一般不要大量施用沒有腐熟的餅肥。
二、冬季在溫室大棚里不要施用硫銨。施用后局部容易發生高溫和高濃度的氨和有機酸,容易燒根。其次禁止施用碳銨,碳銨是生理酸性肥料,施用后會增加土壤的酸性,破壞土壤結構。
三、干旱條件下,溫室大棚果樹應該謹慎施肥。在水分不足的情況下施肥,不但肥效不能充分發揮,而且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驟然升高,容易使果樹燒根。施肥要與水相結合。
四、冬季在溫室大棚里不要過多施用磷酸二銨。以免引起氨的揮發,造成氨害。
五、注意不要將鐵肥施入土壤中。因為鐵很容易被土壤固定轉化成難溶性化合物而失去肥效。鐵在葉片上不易流動,可以用硫酸亞鐵溶液均勻噴施在果葉面上。
六、冬季大棚應沖施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配合海藻類水溶肥或腐殖酸類水溶肥料。可起到提高地溫,護理根部的作用,避免傷害作物根部。

智能溫室大棚日漸成為溫室工程的重要組成,沒有智能化的操作,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生產的需求。智能溫室的智能,目標是綜合現信息技術、現管理技術、行業專用工藝技術,實現生產體系的升級,通過先進的設備全部或者大部分替人為操作,在保障工程的穩定性同時,使生產更準確、更科學。
起初,智能溫室起源于荷蘭和美國,兩國的溫室大棚產業發展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都是智能溫室大國。在荷蘭,上世紀90年起逐步推進溫室大棚生產自動化,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之快速移植應用于溫室大棚之中,于九十末年形成了各方面的自動化裝備體系,建立了勞動力管理、能源管理、環境管理和系統資源管理體系,逐步實現了智能化。美國沿襲荷蘭的路徑,不同之處在于更為注重規模,注重大規模生產體系下的集約化組織方式,具體技術大致相同,但均以原創型的研究開發為主導。正是由于高度智能化的裝備支撐,才使其在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成本企高的形勢下,實現了智能溫室在高度市場化的產業競爭環境中的生存和發展。

冬季的溫室大棚防寒保溫非常重要,稍不注意,植株就會被凍死,只有合適的溫度和濕度,農作物方可適宜生長。那么冬季的溫室大棚有哪些防寒保溫措施呢?
一、精心打理植株、管理果實生長
對于溫室大棚內的植株,需把整個樹枝及時打杈,剔去植株下方的黃葉、病葉,防止植株得病。而發現那些不能越冬生長的作物,早早掐尖、打頂,以利于果實發育生長。還有授粉,溫室內部的密閉環境使得自然授粉受到限制,所以人工授粉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植株果實過多或者畸形的,需要減掉這類果實,使植株果實適中、外形飽滿。果實成熟后,將成熟的果實及時采摘。
二、運用科學技術,合理追肥、澆水
不同的溫室大棚農作物需要肥料不一,根據作物的需要合理追肥,做到氮磷鉀等必需元素和微量元素搭配均衡,施肥過程中,噴灑均勻,適當增加鉀肥,有利于植株抗寒。施肥宜選擇易吸收的液體肥料,一般每兩周追肥一次。
澆水可以采取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可以節水并減少溫室大棚內空氣濕度。澆水要選擇晴朗的天氣,陰天、雪天勿澆水,冬季的水比較冷,可以先把水抽到溫室大棚內設蓄水池或蓄水缸,提高水的溫度,澆水的水量不要過大,適宜即可。
三、保障溫室內部適宜的光照、溫度和濕度
創造良好的溫室大棚內部環境,避免溫差影響,注意地溫的變化,保障植株處于適宜的環境下生長。喜溫性作物十厘米地溫保持在二十攝氏度左右,凌晨低溫度也要維持十三攝氏度;而耐寒性作物適宜在十五度左右,低不低于十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