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疫腐病是無花果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國南方一些農戶的果園發生較嚴重。無花果原產于東半球半沙漠干燥地帶,因此,在引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溫度、濕度較高的環境下,極易發生疫腐病。
一、癥狀
疫腐病為害無花果的果實、葉片和根頸等。受害果病斑不規則,病組織空隙處有白色綿毛狀菌絲體。下部近地面的果實先發病,逐步上移。病果易脫落。苗木及大樹根頸部受害時,病部皮層呈褐色腐爛狀,并不斷擴展,{zh1}整個根頸部環狀腐爛,全株萎蔫干枯而死。葉片被害后,病斑呈不規則形,暗褐色、水漬狀,多發生于葉片邊緣或中部,并逐步擴展致全葉腐爛。
二、致病菌
無花果疫腐病的致病菌,屬鞭毛菌亞門疫霉屬(Phytophthora),寄生性強,陸生習性較強,其休眠孢子囊和厚垣孢子都具有很強的生活力,可生存很久。疫腐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5 ℃,低為10 ℃,高為30℃ 。35℃以上的高溫不利于疫腐病菌的存活。





對于無花果種植戶來說,無花果落果現象很常見,也有很多朋友向我基地咨詢過類似問題,陳寧介紹,造成未熟即落果的原因大致上有:施肥、水分供給、光照、授粉及病蟲害等幾方面的問題。如何避免無花果落果,當然需要根據落果原因各個擊破,下面我們來看詳細介紹: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無花果落果。無花果的枝條是不間斷的生長的,并且開花和結果同時進行,所以我們要注意合理施肥,在果樹的幼年時期施用一些氮肥來促進枝葉的生長,不用施肥太多,只要能使無花果健康成長就行。樹齡在三四年的果樹就不用施用有機肥了,在無花果果實迅速膨大之前可以施用一些尿素。 注意排水 無花果是一種耐旱的植物,它的根系非常強大,但是并不耐澇,所以我們在種植無花果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排水工作。由于無花果樹葉是非常大的,因此葉片水分的蒸騰能力也非常強,所以在夏季的時候要注意給無花果提供充足的水分,旱季或者施肥之后要及時澆水,冬季越冬之前也要澆好適量的封凍水。
合理澆水、合理排水可以使無花果樹更加健康強壯,也更不容易落果,另外,在雨季和果實的即將成熟的時候要注意合理排水,水分過多會使無花果重量加大,更容易發生落果的現象。 注意修剪 修剪春季發芽前,應進行一次修剪,以后萌發的新梢,還應適當摘除一些,防止徒長,減少消耗,有利于坐果。保持無花果養分平衡,必須使枝條均勻分布、疏密適中,而且修剪要小心,不要剪掉了形成果實的當年新枝。





冬季低溫是制約無花果栽培的關鍵性因素,一般情況下,氣溫低于-10℃時,新梢就可能遭受凍害,當達到-15℃至-17℃時,地面以上枝干就可能被全部凍死。枝干受凍后主要表現為樹皮皺縮,顏色變褐或褐白,主干樹皮縱向破裂,嚴重時樹皮向外反卷,裂口深達木質部,導致無花果樹苗干枯死亡。
無花果樹苗的抗凍能力與樹齡相關,1年至3年生幼樹的抗寒能力最弱,隨著樹齡增大,抗寒冷能力也逐步增強。冬季應注意收聽收看當地天氣預報,特別關注低氣溫及持續時間,采取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