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的不銹鋼廢鋼資源預測。討論這一問題,首先遇到的就是不銹鋼多個產生和供給來源,更多的生產商和制品商,這歷來就無法統計,也沒有一個可以參的數據。我們將“測不準原理'應用于不銹鋼市場和發展研究與預測,就是要充分認識這一原理在研究與預測中的意義,從而更加重視精·確測量和科學預測。具體說來,就是要加強對可能造成“測不準”相關因素的研究,并在加強綜合研究的基礎上,注意對測量和預測結果的校正;重視發展的趨勢預測,杜絕簡單的結果預測;加強對趨勢預測的跟蹤和持續修正。

廢鋼噸鋼消耗逐年下降,6年下降67kg/噸鋼,降幅29.52%。而鐵礦石消耗出現大幅增長,且遠大于廢鋼消耗的增長率,意味著以鐵礦石的高消耗,彌補廢鋼資源偏緊的資源配置傾向,發展令人擔憂。
對此,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直指,“少吃礦石,多吃廢鋼”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在闡述上述觀點時該協會強調,《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指出要“逐步減少鐵礦石比例和增加廢鋼比重”。減少原生資源的開采,增加循環資源的利用,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為實現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該協會進一步解釋表示,據大陸鋼協近期公布的資料顯示,到2001年全球探明可開采鐵礦石資源儲量1400億噸,儲藏量基礎3100億噸。而近10年來,全球鐵礦石產量每年在10億噸以上,2005年全球粗鋼產量11.29億噸,消耗鐵礦超過13億噸,可供開采約100-200年。

隨著不銹鋼品種的調整、替原料的使用,對廢不銹鋼分類管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供需雙方已經開始正視困難和問題,積極探索雙方可接受的可行辦法。為提升不銹鋼返回料質量,一些先進企業把廢不銹鋼單獨作為產品來經營,努力培育單一品種不銹鋼返回料免檢產品,在合同量、價格、付款、資金支持等方面給予優惠,出臺分級管理和優質優價政策,優化測試辦法,建立對客戶的評價激勵機制。并通過參股、投資等資本融入手段,對分類好的供應商進行獎勵,鼓勵協助分供方收購資源向制造業領域延伸,強化合作理念,要用最·合·理的價格、最科學的管理、最·優·質的fu務吸引供應商,共同培育中國廢不銹鋼爐料業的品牌企業,促進不銹鋼廢鋼市場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