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生膠充填的其他非橡膠成分:可分為充油母膠、充炭黑母膠和充木質素母膠。實際應用中又按使用特性:分為通用型橡膠和特種橡膠兩大類。通用型橡膠指可以部分或全部替tr橡膠使用的橡膠,如丁苯橡膠、異戊橡膠、順丁橡膠等,主要用于制造各種輪胎及一般工業橡膠制品。通用橡膠的需求量大,是合成橡膠的主要品種。
特種橡膠是指具有耐高溫、耐油、耐臭氧、耐老化和高氣密性等特點的橡膠,常用的有硅橡膠、各種氟橡膠、聚硫橡膠、橡膠、聚丙烯酸酯橡膠、聚氨酯橡膠和丁基橡膠等,主要用于要求某種特性的特殊場合。
仍占SBR的主導地位。其發展方向是增加非污染型充油牌號、SBR炭黑母煉膠以及高苯乙烯含量牌號,用于制造淡色、透明制品的低門尼黏度牌號,用于輪胎胎面的充油牌號,預交聯、粒狀、液體、粉末、羧基及防滑ESBR等品種。
將逐漸成為發展的重點。充油SSBR以及中、高乙烯基SSBR牌號,改善SSBR回彈性和生熱性的分子鏈末端改性技術,能降低滾動阻力的SSBR加氫技術,能減少分子鏈自由末端、降低滾動阻力的錫鋰引發劑制備技術以及三元集成橡膠(SIBR)的制備技術將成為未來開發的重點。
在同一時期,德國從出發合成了丁二烯,也用鈉作催化劑制取丁鈉橡膠。30年初期,由于德國H.施陶丁格的大分子長鏈結構理論的確立(1932)和蘇聯H.H.謝苗諾夫的鏈式聚合理論(1934)的指引,為聚合物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聚合工藝和橡膠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改進。在此期間出現的表性橡膠品種有:丁二烯與苯乙烯共聚制得的丁苯橡膠,丁二烯共聚制得的橡膠。1935年德國法該公司首先生產橡膠,1937年法該公司在布納化工廠建成丁苯橡膠工業生產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