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珠三角、長三角、東北、京津等地已經形成了產業聚集區,另外,也將會在具有產業資源優勢的地區建立傳感器產業園,以期通過規模效應來形成結構合理、產業鏈完備、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聚集區。
在這一波浪潮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上市企業開始通過產業并購來切入傳感器領域。歌爾聲學近期完成了對丹麥音響制造商丹拿的并購,通過整合后者的聲學算法資源,來拖動自身業務的發展。

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院《中國gd傳感器行業報告》的分析,目前全球傳感器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接近2000億美元,未來物聯網、智慧城市帶來的無限可能,給傳感器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創新空間,目前已經成為投資的重點。
然而從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技術分散、規模偏小這一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將會首先得到改觀。也就是說,從利于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下一階段傳感器產業集中度將會提高,整合、并購將會成為歷史必然。

如今,國內傳感器共分10大類、24小類、6000多個品種,而美國約1.7萬種傳感器。國外廠商西門子、霍尼韋爾、歐姆龍等公司占有較大份額,國內廠商雖然有了較大發展,但遠遠不能跟上形勢的要求。由此可見,我國傳感器技術水平與種類數量都與技術先進國家有很大差距。
我國傳感技術改進的三大方向
當前,傳感器以用途分類,可分為力敏傳感器、熱敏傳感器、濕敏傳感器、磁敏傳感器、氣敏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等。而國內傳感器技術發展與創新的重點在材料、結構和性能改進的三個方向是:敏感材料從液態向半固態、固態方向發展;結構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塊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性能向檢測量程寬、檢測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性能穩定、壽命長久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