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物流不僅單純的慮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貨物配送問題,而且還慮從供應商到生產者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生產者本身在產品制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和信息等各個方面,全l面地、綜合性地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問題。因此,現物流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把制造、運輸、銷售等市場情況統一起來慮的一種戰略措施。這與傳統物流把它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統”和“銷售活動中起橋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廣度上又有了進一步的含義。

技術裝備條件明顯改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大多數物流企業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快速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信息技術開始應用,裝卸搬運、分揀bao裝、加工配送等專用物流裝備和智能標簽、跟蹤追溯、路徑優化等技術迅速推廣。
fu務能力顯著提升。物流企業資產重組和資源整合步伐進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fu務網絡化和管理現化的物流企業。傳統運輸業、倉儲業加速向現物流業轉型,制造業物流、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和國際物流等領域專業化、社會化fu務能力顯著增強,fu務水平不斷提升,現物流fu務體系初步建立。

物流管理的發展經歷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3個層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l隊輸送物資裝備所發展出來的儲運模式和技術。在戰后這些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界,并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為企業贏得更多客戶。當時的物流管理主要針對企業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產出來后,如何快速而高l效地經過配送中心把產品送達客戶,并盡可能維持最l低的庫存量。美國物流管理協會那時叫做實物配送管理協會,而加拿大供應鏈與物流管理協會則叫做加拿大實物配送管理協會。在這個初級階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數量的成品生產出來后,被動地去迎合客戶需求,將產品運到客戶指l定的地點,并在運輸的領域內去實現資源最l優化使用,合理設置各配送中心的庫存量。準確地說,這個階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現,有的只是運輸管理、倉儲管理和庫存管理。物流經理的職位當時也不存在,有的只是運輸經理或倉庫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