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協議的數據傳輸過程:TCP/IP協議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組交換方式。所謂分組交換,簡單說就是數據 在傳輸時分成若干段,每個數據段稱為一個數據bao,TCP/IP協議的基本傳輸單位是數據bao,TCP/IP協議主要bao括兩個主要的協議,即TCP協議和IP協議,這兩個協議可以 聯合使用,也可以與其他協議聯合使用,它們在數據傳輸過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1)首先由TCP協議把數據分成若干數據bao,給每個數據bao寫上序號,以便接收端把數據還原成原來的格式。2)IP協議給每個數據bao寫上發送主機和接收主機的地址,一旦寫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數據bao就可以在物理網上傳送數據了。IP協議還具有利用路由算法進行路由選擇的功能。3)這些數據bao可以通過不同的傳輸途徑(路由)進行傳輸,由于路徑不同,加上其它的原因,可能出現順序顛倒、數據丟失、數據失真甚至重復的現象。這些問題都由TCP協議來處理,它具有檢查和處理錯誤的功能, 必要時還可以請求發送端重發。簡言之,IP協議負責數據的傳輸,而TCP協議負責數據的可靠傳輸。

第1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G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后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件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并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件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1991年,第1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接口在Minnesota大學被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fu務器體系結構的擁護因特網 (8張) 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fu務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后,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fu務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范系統,這個示范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后的幾年里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 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