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業早期是在拉幅定型機上將電加熱改用有機熱載體爐加熱,以煤電,在很大程度上節約能源消耗,將蒸汽改造為有機熱載體加熱不僅節約能源,還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有機熱載體爐具有壓高溫,間接加熱,安全可靠的供熱特性,能滿足許多工業生產需求。
染色液利用有機熱載體(導熱油)加熱裝置是在筒狀殼體上的進口和出口通過油管分別與導熱油鍋爐的出油口和進油口相連通,從而使導熱油與筒狀殼體間形成一個閉合的循環油路,在加熱過程中,除設備本身的熱傳導外,再無其它損失電量,并且導熱油可以循環使用,不會損耗,其利用率接近{bfb},采用導熱油對換熱管內的介質染色液進行加熱,使換熱管內染色液加熱過程較平穩,從而延長了設備的壽命。
1、電流通過導線可以產生熱效應的現象被發現;
2、1893年電熨斗的雛型首先在美國出現并使用;
3、1909年出現電灶并得以使用,將加熱從柴禾轉移到電氣,也就是電能轉變為熱能;
4、1910年美國首先研制成功用鎳鉻電熱絲制作的電熨斗,從根本上改善了電熨斗結構使電熨斗迅速得到普及,這才是真正電熱電器工業的發展的開始;
5、1925年在日本研發出在鍋中安裝加熱管的產品,成為現電飯鍋的原形。在這階段工業上也出現實驗室用電爐,熔膠爐,暖氣電器等電加熱產品;
高頻電源通常先用變壓器把三相 380伏的電壓升高到約2萬伏左右的高電壓,然后用閘流管或高壓硅整流元件把工頻交流電整流為直流電,再用電子振蕩管把直流電轉變為高頻率、高電壓的交流電。高頻電源設備的輸出功率有從幾十千瓦到幾百千瓦。
感應加熱的物體必須是導體。當高頻交流電流通過導體時,導體產生趨膚效應,即導體表面電流密度大,導體中心電流密度小。
感應加熱可對物體進行整體均勻加熱和表層加熱;可熔煉金屬;在高頻段,改變加熱線圈(又稱感應器)的形狀,還可進行任意局部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