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件生產+組裝的生產模式管理
組裝和焊接,也是一種生產過程。跟普通工單的區別是,組裝和焊接領用的是配件(自制件和采購件,根據BOM的定義),普通工單領用的是原料。所以,組裝和焊接同樣需要有生產計劃,在系統中有工單,工單也需要有工序路線(SOP)。SOP也許只bao括一個工序(組裝或焊接),也許會bao括多個(組裝之后還要清洗,噴漆,測試等等)。
基本的操作流程:
1. 排單。出裝配工單。排單的同時系統會檢查零配件庫存量,并提交請購。
2. 打印領料單。將領料單發給倉庫預備。注意,可以跟零配件的工單同時下發,沒必要等裝配的時候再交給倉管。倉管可以提前預備。
3. 員工領料時,拿著裝配工單領料。倉管根據手上的領料單在系統上操作(后面會講到)。
4. 員工拿走料。可以分批拿。
5. 裝配作業。
6. 總裝成品入庫。同樣,員工拿裝配工單來倉庫過手續。倉管掃碼入庫。
外協加工等同于自制工序
外協,在系統中定義為工段外加工。就是工單中的其中某些工序是外加工完成的。注意一定要仔細區分采購和外協的概念,在生產管理系統中它們必須被區別對待。采購一般應對的是標準件,或者wq外加工的產品。怎么理解“wq外加工”,就是本工廠不需要付出任何加工,花買貨,直接買回來用的那種模式。如果產品需要自己做一部分,其它工廠做一部分,那就是外協加工。
根據外協性質不同,生產管理系統內可以分成兩種處理方法。
l 不談價模式。有些外協工序是不需要每次都談價格,發訂單的。以機加工為例,熱處理和表面處理都是靠稱重計費的,每次只需要稱重即可。這種模式下,可以將外協廠商 看成員工,做入員工資料,然后可以按照類似正常車間報工一樣,做外協處理。
l 談價模式。每次要經過比價,下單這樣的模式。處理起來跟采購流程一樣。
批量生產模式下,員工和設備效率統計
ERP來處理員工成本管理
員工成本,不止是簡單的算工資,一般ERP產品會打著HR模塊的旗號提供一個算工資的模塊,這是沒有意義的。通商軟件認為,員工成本必須在生產模塊內處理,即員工效率的把控。
生產模塊,通過員工加工效率的統計,通過橫向的比較,幫企業過濾出優-秀員工和混日子的員工,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設備折舊
其實很多企業不太注重設備的保養,這跟企業短視有關,也跟大環境的功利有關。通商軟件不能多說什么,如果您想長期經營公司的,請重視這一方面,而且,ERP往往不重視設備工作率的統計(延伸設備保養),一般MES系統才有,請注意這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