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盒面的優選
水套砂芯熱芯盒分盒面的設計(或選擇)在各個工廠或公司可謂多種多樣各具特點。從二開盒到六開盒都有應用的多種實例;以及在同樣數量開盒面的情況下,還有分盒面位置不同使其熱芯盒制作砂芯的工藝效果也大不同的生產實例。對于水套砂芯來說,分盒面及其數量的優化設計原則應是:保證獲得射砂緊實度高,表面光潔的完整砂芯為首要條件,其次應是熱芯盒制芯效率及成品率高,以及熱芯盒制作和維護工作簡便為必要條件。
根據上述原則,通常情況下,水套砂芯的分盒面的分盒面數量應是四開盒方案優于兩開盒方案。而對于一些結構復雜的氣缸體水套砂芯來說,則還需要五開盒,乃至六開盒則更為優化或更為適宜。
對于四開盒方案來說,其上、下分盒面的優化設計原則應是:上分盒面應盡可能接近于砂芯的最1高處,而下分盒面則相應盡可能接近于砂芯的最1低處。而通常情況下便是上、下分盒面分別設計在砂芯上、下圓角的頂點處;這樣既能使熱芯盒具有良好的溢氣性能(以便獲得致密度高的砂芯),又能圓滿制作出砂芯上、下圓弧的結構要求。
依據上述分盒面的優化原則,對于K385氣缸體水套砂芯,我們設計出了圖1所示的五開盒方案。其結構特點主要有:①砂芯采用五開盒方案形成;②上、下開盒面分別在砂芯上、下圓角頂點處,即上、下盒體的盒腔深度作到盡可能地淺,其砂芯主體部分盡可能在側開盒上形成;③左、右盒體及其開盒機構等的優化設計;④側開盒上的通氣針安裝結構利于盒腔排氣;⑤相關附件的優化設計。

殼芯機殼芯盒的設計
用殼芯盒制得的砂芯呈中空薄克狀,故稱為薄殼芯或殼芯。殼芯與熱芯盒比較,具有重量輕、節約芯砂、砂芯透氣性好、尺寸精度高和表面粗糙度值低等優點。因此,在成批大量生產中,芯砂尺寸較大、形狀較復雜以及內腔要求高的鑄件常采用殼芯。該項工藝是借助于殼芯機將樹脂砂覆膜砂吹入加熱到一定溫度的芯盒中,經過結殼、倒出未結殼余砂,經硬化后獲得中空、薄殼砂芯。殼芯機使用的的工藝裝備bao括殼芯盒、吹砂板和加熱裝置等。殼芯盒又由芯盒本體、定位裝置。排氣裝置和頂出結構等部分組成。
殼芯盒制芯與熱芯盒制芯工藝所使用的工藝裝備大致相同,因此熱芯盒的設計原則,一般都可用于殼芯機的設計。但是,由于采用樹脂粘結劑不同,其成型、硬化機理及射(殼)芯機結構等也不相同,因此,殼芯盒的結構設計又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
殼芯機殼芯機
1、殼芯盒的結構設計殼芯盒壁厚及加強肋的選擇:殼芯盒壁厚的選擇依據與熱芯盒相同,如果要采取可燃氣加熱方式,則要保證殼芯盒有均勻的壁厚和適當高度的燃燒腔。芯盒加強肋的布置及高度根據芯盒的形狀、尺寸選定,但加強肋的布置方向和高度不能將芯盒燃燒腔分割成數塊,以免芯盒加熱溫度不均勻,同時還應適當的設計進氣口和煙火逸出口。采用電加熱方式時,為了便于芯盒加工制造、減少散熱面積、增加熱容量和有利于熱傳導,芯盒通常設計成實體(正方體或長方體)

常見的鑄造方法有以下幾種
1、砂型鑄造:砂型鑄造是將原砂和粘結劑、輔助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制好以后,用模型造出砂型,澆入液體金屬而形成鑄件的一種方法。砂型鑄造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鑄造方法。
2、熔模鑄造:熔模鑄造又稱“失蠟鑄造”,通常是在蠟模表面涂上數層耐火材料,待其硬化干燥后,將其中的蠟模熔去而制成型殼,再經過焙燒,然后進行澆注,而獲得鑄件的一種方法。由于獲得的鑄件具有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所以又稱“熔模精密鑄造”。
3、金屬型鑄造:金屬型鑄造又稱硬模鑄造,它是將液體金屬用重力澆注法澆入金屬鑄型,以獲得鑄件的一種鑄造方法。所以又稱“重力鑄造”。
4、低壓鑄造:低壓鑄造是液體金屬在壓力作用下由下而上的充填型腔,以形成鑄件的一種方法。由于所用的壓力較低,所以叫低壓鑄造。
5、壓力鑄造:壓力鑄造簡稱壓鑄,是在高壓作用下,使液態或半液態金屬以較高的速度充填壓鑄型型腔,并在壓力作用下凝固而獲得鑄件的一種方法。
6、離心鑄造:離心鑄造是將液體金屬澆入旋轉的鑄型中,使液體金屬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充填鑄型和凝固成形的一種鑄造方法。
7、連續鑄造:連續鑄造是將熔融的金屬不斷澆入一種叫做結晶器的特殊金屬型中,凝固了的鑄件連續不斷的從結晶器的另一端拉出,從而獲得任意長度或特定長度鑄件的一種方法。
8、消失模鑄造:消失模鑄造是采用泡沫氣化模造型,澆注前不用取出模型,直接往模型上澆注金屬液,模型在高溫下氣化,騰出空間由金屬液充填成型的一種鑄造方法。也叫“實型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