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品牌:告訴你一個商業真相
導讀:中國是世界{zd0}的服裝制造商和出口商,
2014年中國服裝商標申請數量居世界{dy},去年共有
361,
098例商標申請,美國位列第二,共有
62,
583例商標申請。目前我國市場上的服裝品牌大約有
15萬左右,服裝品牌的更換速度也非常快,有業內人士估算,每年我國服裝市場上大約有
2300多個品牌被淘汰
……這其中原因是什么?如今服裝品牌生命新動力又在哪里呢?
就目前主要品牌的商業模式分析:
1、海瀾之家模式
:
與合作伙伴固定的分成比例、透明的合作模式、低成本與低風險,
“高品質、中等價位
”的男裝,對加盟商投資的門店進行統一的標準化管理。
消費者年齡涵蓋
18歲以上直至
100歲,同時摒棄了傳統的
“人盯人
”的導購模式,提供給消費者一個無干擾的、自由自在的購衣環境,打造了時尚便捷的全程
“一站式
”消費。
2、百麗模式
百麗國際目前風頭正勁。其模式涉足研發、生產、銷售各環節,其產品大概
70%自產,而銷售網絡基本自建,其中終端以直營店為主,僅在部分市場有少量加盟。百麗模式的另一個亮點是多品牌,其旗下自有及代理品牌約
20個。
3、美邦模式
美特斯
&邦威是時尚休閑服飾的代表,其定位為服裝零售商,其生產、物流全部外包,
2005年整合了代理商渠道。其主要精力目前集中于品牌塑造、研發、零售。美特斯
&邦威已初步構建了直營店和加盟店相結合的零售模式,目前加盟店比例較高,大概占
90%,并已經實現了多元化投資發展。
4、
ZARA模式
Zara商業模式得益于公司出色的服裝行業全程供應鏈管理,以及支撐供應鏈快速反應的
IT系統應用。
Zara公司采取
“快速、少量、多款
”的品牌管理模式,在保持與時尚同步的同時,通過組合開發新款式,快速的推出新產品,而且人為的造成
“缺貨
”,以實現快速設計、快速生產、快速出售、快速更新,專賣店商品每周更新兩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