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業績提升—組織架構
耐用消費品零售行業正逐漸從流通分銷模式向連鎖專賣模式轉型,前有成衣、珠寶、汽車,后有家電、3C、……可以預見的是,5-8年以后,整個耐用消費品行業將是以連鎖專賣為主,流通分銷為輔的市場格局。縱觀歐美發達國家的商業發展史,這是商品經濟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大勢所趨。
中國的內衣家居服業現在還是以流通為主,連鎖專賣為輔的格局。以連鎖專賣店或專柜形式出現的,消費者能叫得出名字的企業也就那幾家:曼妮芬、黛安芬、萊特妮……大批的企業正在轉型或試圖轉型之中。如何去轉型,產品線如何規劃、品牌如何定位、目標客戶是誰這些是企業必需解決的戰略層面的問題。但多數企業往往在這個方面出問題:更多的關注到戰略層面的規劃,而忽視或輕視了終端門店一系列問題的解決。終端門店{dy}個要命的問題,也是最根本的問題——盈利能力。沒有業績、沒有利潤只能是開一家、死一家;開得快,死得快。要想讓企業的戰略規劃真正落地到實處,還必須得有一套系統指導終端門店運營管理的方法,以提高終端軟實力,從而提升業績。
只有這樣門店才能得以生存,企業也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本。 那么,如何提升門店業績呢?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門店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必須遵循一定規律去運營和管理它,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本文也將以連載的形式分模塊討論這一命題。 組織架構(上) 說到門店的組織架構,指的就是門店需要配置多少人員,這些人員相互的關系如何以及各自的崗位職責是什么。
簡單來講就是要解決什么人做什么事的問題。那這跟業績有什么關系呢?三方面:
1、一個門店配置多少人應該是通過精準測算得出的,配多了,不僅人浮于事,還增加入力成本及管理成本;配少了,人手不足,一方面會導致丟單、服務質量下降的問題,另一方面現有的員工工作強度大、壓力大,也會引發高的人員流失率,人員的頻繁流失,必然會影響業績的穩定;
2、有了人,既然在一起工作,那就得首先解決一個問題——誰聽誰的?沒有領導,沒有組織的一群人只能是烏合之眾,這樣的一群人是不能指望1+1>2的。因此,明確的領導和組織是發揮團隊戰斗力的基礎;
3、人手明確了,關系也明確了。但如果各自具體做什么事不明確,那就會出現要么工作一擁而上,沒有分工,沒有配合,浪費人力不說,還忽略了其他的工作,要么就是推諉扯皮,這不是我的工作,這跟我沒關系,那是他的事情……試想一下,如果是這樣的一群人,能有希望穩定并提升業績嗎? 人是基礎,沒有人什么都沒法做,有了人就得明確相互關系及責權利,這是門店組織架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該篇也將從三個方面去探討如何使門店的組織架構{zy}化,從而為提升業績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門店人員配置標準 一個門店應該配置多少人,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但對于耐用消費品行業來說,應該遵循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一個員工只能同時服務一個顧客。這樣才能保障服務質量并最終促成成交。
在遵循這個大原則的前提下,我們要考慮下面一些因素:
1、行業及產品特性。對于新的行業、新的產品顧客需要一個從認知到接受的過程,在銷售中,需要我們的銷售人員更多的介紹產品的特性,引導顧客的消費觀念,工作量比較大,有的甚至需要2個以上的銷售人員為顧客提供服務;
2、門店規模。即門店面積的大小,這會直接影響到人員的配置需求。我們一般將門店劃分為小店、中店、大店和旗艦店四種規模。50平米以下稱為小店、50-80平米稱為中店、80-120平米為大店、120平米以上為旗艦店;
3、門店業務量。同樣是50平米的2家小店,一家每月平均接待顧客500人,另一家300人,那這2家門店對于人員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樣的;
4、門店職能及服務項目。理論門店的職能越多,提供的服務項目越多,則人員的需求越大。例如汽車4S店他的人員配置就不能僅僅只滿足銷售,還得涵蓋售后服務及信息饋等項目;而門店可履行的職能大致有:區域推廣及宣傳、銷售、試穿體驗、售后服務、物流配送、會員管理等。因此人員的配置必須考慮到能否滿足這些職能的履行。 下面我們用一個案例來說明如何綜合考慮上面四點因素,從而確定專賣店人員配置。深圳某家電集團的“城市巷戰”計劃是一個自建渠道,開拓零售終端的戰略性規劃,目的是要把以電視為主~配件及由集團采購其他配套產品為輔的專賣店開到城市的小巷,開進社區。這些門店的背后以區域為單位設置售后及物流配送中心。
從上面資料我們可以看出:
1、家電行業是傳統行業,傳統產品,已成生活必需品。因此它的專賣店人員需求量相較于新行業、新產品低;
2、均是小店。配不了多少人,配多了也沒;
3、這些門店均開在小街小巷,換句話講這些地段人量有限,業務量也就有限,每天能接待個7、8個顧客就不錯了; 4、門店服務和職能單一,只做銷售。售后全由后臺單位完成; 因此,我們看到,這樣的專賣店人員的配置就是1-2人。
除了上面四點基本的因素外,我們還要考慮到的一些因素有:
1、門店的作息時間及班務安排;“兩班倒”的人員配置肯定要高于上通班的;
2、人員流動問題。一線零售行業的人員流動性都非常大,因此建議門店在標準配置基礎上多配備至少1人,免得突發行的人員流動會搞得你措手不及;
3、安全問題。對于一些產品體積小、價值高的門店,安全因素不容忽略。員工的安全也必須考慮到。筆者曾服務過一家企業,它們的專賣店一般都營業到晚上十點,員工絕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再加上銷售的是gd保健養生品,因此考慮到安全因素,門店晚班的人員便在標準配置上又多增加了一名保安,負責晚間門店的安全工作。
綜上,對于門店的人員配置的標準,是必須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通過精準測算出來的,同時又必須在實際工作中根據現實情況不斷調整,從而才能更好的滿足門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