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后,越早安裝假肢,對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康復越有好處,這是目前所公認的。
按照傳統的觀點,傷口愈合后,浮腫消退,肌肉萎縮,即殘肢定型后,即可安裝假肢。通常殘肢自然定型需半年以上,經過康復治1療和訓練,可將殘肢定型時間縮短為三個月。
按照現在國際上的方法,有早期假肢安裝法和術后假肢即裝腔作勢法,即在殘肢傷口愈合后盡可能早,甚至術后產即在手術臺上為患者制作石膏接受腔關安裝臨時假肢,這樣有利于患者實現早期步行,避免截肢后心理、生理上的并發1癥。但它需要臨床外科醫師、理聞師、假肢制作師范以及護理人員的熟練技術和密切配合,否則易導致創面惡習化等。目前在我國,這種方法的實行缺乏一定的基礎。


前臂截肢:
前臂殘肢的長度相當于前臂全長55%以上者稱為長殘肢,相當于前臂全長35-55%為短殘肢,短于35%者為極度短殘肢.前臂中下1/3處截肢時,前臂的旋轉活動、肘關節的屈伸活動和力量都能基本保留.要盡量保留殘肢長度,即使是很短的斷端也要保留,殘肢越長,杠桿共患難越大,旋轉功能保留越多;前臂遠端呈橢圓形,假手的旋轉功能就可以發揮;保留了殘肢肌肉,楞獲得良好的肌電信號,對于裝配肌電假手是非常有益的。


安裝假肢的時期:
在發達國家,有一種假肢的裝配方法是在截肢時的手術臺上就安裝假肢,在患者m1z期過后就可以直接下床走路(下肢假肢)。這樣做的好處時可以讓患者很快的在心理和身體上適應假肢,而且可以避免一部分幻肢痛的癥狀。(幻肢感﹨幻肢痛:幻肢痛是因為神經遭到了損傷,即使已經截肢,但仍會感覺那一部分身體還在,甚至還會有痛楚的感覺,最嚴重的情況只能靠服用止1痛片解決。)這種安裝假肢的方法因為對患者和醫生等多方面因素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在我國還沒有普及。
另外一種比較傳統的觀念,也是最常見的方法是截肢手術后,因為殘肢會發生腫脹,經過大約半年時間,腫脹逐漸消失,肌肉萎縮,形狀基本固定。如果采用一些措施如纏繞彈力繃帶等可以將殘肢定型時間縮短2-3個月。殘肢定型后安裝假肢,可以避免由于殘肢變化所導致的假肢接受腔松動,甚至假肢無法使用的現象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