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各地市2019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已經接近尾聲,目前全省除皖北地區的以外,大部分地市基本上都已進入區縣稅務和市科技局的審核階段。
近期我公司受邀參加合肥市科技局組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初評,在評審過程中發現很多企業申報材料中常出現類似的錯誤,現對常見的問題進行總結如下:
1. 人員問題:18年人員花名冊中人數與當年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中人數不一致;科技人員入職時間不滿足183天,很多企業把入職不足半年的人員劃歸為科技人員,導致科技人員數量統計錯誤。
2. 研發部、技術中心、技術部、研發中心混用:企業研發組織管理制度中研發機構成立的名稱與人員花名冊中研發機構的名稱不一致,同時也存在與認定申請書、立項報告等材料里面出現研發機構名稱不一致。例如,有企業在人員花名冊中研發機構的名稱為技術中心,組織管理制度中成立的研發機構的名稱為研發部,立項報告里面的組織方式寫了技術中心,申報料中RD研發項目里面又寫出了研發中心,整本申報材料里面對研發機構的稱呼非常混亂。
3. 領域問題:企業產品不符合領域,研發項目或高新技術產品不屬于申報領域、RD(研發活動情況表)和PS(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情況表)未達到三級目錄,未標明四級領域。
4. 科技成果轉化問題:今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火炬系統網站,對科技成果轉化提出了逐項轉化,逐項上傳證明材料的要求,在今年的這種要求下,大約70%-80%的企業都進行逐項轉化,少數企業仍然按照“打包”的方式,將科技成果轉化材料堆疊在一起。新的形勢下,科技成果依然是30分,但是要求越來越嚴格,今年這類單純堆砌材料的企業,將很難得到專家認可,這類企業多數得分將偏低。
5. 產學研問題:對于產學研的問題,如果企業其他各項得分肯定足夠,那么產學研可以沒有,如果得分總體偏低,那產學研就一定不能缺失,研發組織管理制度中,產學研所占的分數為6分,一份好的產學研一般要提供產學研協議和產學研合作涉及具體費用的憑證。
6. 財務問題:企業財務數據與稅務不一致,主要涉及研發費用,總資產,營業利潤、利潤總額等數據與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中的數據是否一致等問題。
7. 基礎研發費問題:企業申報高企材料中的主要情況表中,基礎研發費用填寫錯誤,部分企業將基礎研發費用的金額與中國境內研發費用總額填寫的數據保持一致,其實對于絕大部分的企業而言,基本上都沒有基礎研發費用,基礎研發主要是針對一些理論研究或是學術研究,對于企業而言主要開展的是技術應用研究。
8. 研究開發周期及經費預算問題:部分企業在研究開發活動情況表中,填寫的項目的起止時間與立項報告中項目的起止時間不一致,研發經費預算與時間發生的經費差距過大或過小,如研發金額預算幾十萬,實際的金額只有幾萬,這種研發經費差距過大,從側面反應出企業沒有健全的研發投入核算制度。
9. 知識產權問題:知識產權證明材料,主要提供的是授權的證書,正在申請的一些專利證明材料無需放在這里,對于剛剛授權專利,除了提供專利授權通知書外,專利繳費的一定要提供。
10.蓋章簽字問題:申請報告中財務主表為蓋章,企業負責人和企業財務未簽字。
11.材料清晰問題:知識產權證書、科技成果轉化的合同和不清晰,這種申請材料給專家的印象最差,也很難得到理想的分數。
若需了解更多政策信息,請關注臥濤公眾號【臥濤政策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