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酸鉀是一種簡單的有機酸鹽,在動物體內md、無殘留,可被wq降解,其甲酸根在動物肝臟中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危害生態環境。二甲酸鉀不僅酸性強、而且在消化道中緩慢釋放,具有較高的緩沖能力,可以避免動物胃腸道酸度產生過大波動。研究表明,85%二甲酸鉀以完整形式過豬胃而進入十二指腸。甲酸鹽在十二指腸的回收率為83%,空腸前段為38%,空腸中段為17%。可見,二甲酸鉀主要在小腸的前段發揮作用。其釋放的鉀離子還可以提高賴氨酸的利用率。獨特的抗微生物功能基于甲酸和甲酸鹽的綜合作用。
(鉀樂)二甲酸鉀的作用機理
1. 降低胃腸道pH值
一般認為,動物采食含有二甲酸鉀的飼料后,隨著食糜蠕動,二甲酸鉀進入到動物胃腸道,在小腸的弱堿性環境下發生解離釋放出H+,使得腸道內的pH值降低。董坤等試驗表明,斷奶仔豬日糧添加0.6%二甲酸鉀導致胃中食糜的pH值大幅下降,但是整個腸段食糜的pH值并未受影響。
2. 抑菌sj,調整腸道微生物區系
一方面二甲酸鉀在腸道中解離釋放出的甲酸能夠穿透xj細胞膜,降低細胞內pH值,導致細胞內酶的活性降低或被抑制,并破壞xj營養物質,最終導致xj衰竭死亡;另一方面,非解離的二甲酸鉀可以自由擴散至xj細胞質中,在接近中性的胞液中發生解離釋放出H+,使得細胞液的pH降低,影響xj生長繁殖;同時甲酸鹽陰離子能夠分解xj細胞壁蛋白質,起到抑菌sj的作用。有相關試驗證明,28日齡斷奶仔豬日糧中分別添加0.6%或1.0%二甲酸鉀顯著地(P<0.05)降低了斷奶仔豬胃、空腸和結腸中大腸桿菌的數量。字正浩等試驗,在28日齡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1%二甲酸鉀顯著降低斷奶后第1周仔豬空腸、盲腸、直腸腸桿菌及斷奶后第2周直腸腸桿菌的數量(P<0.05)、顯著提高斷奶后第2周回腸乳酸桿菌的含量(P<0.05),且斷奶后第5周空腸和直腸腸桿菌的數量也顯著降低(P<0.05)。而在生長育肥豬飼料或飲水中添加二甲酸鉀使其腸道中沙門氏菌和腸桿菌的數量均降低,有效抑制腸道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此腸道中優勢菌群得到促進生長,保持腸道健康。
表1 添加1.8%二甲酸鉀對斷奶七天后仔豬腸道xj的影響(單位:CFU/g食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