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6年中國新能源行業深度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編號:1361929)
【報告價格】:[紙質版]7800元 [電子版]8000元 [紙質+電子]8200元(來電可優惠)
【 q——q 】:1442702289—1501519512—3121963955
【電話訂購】:010-62665210 010-62664210 18811791343(微信)
在線閱讀:http://www.cinfo360.com/yjbg/nyhy/rq/20200611/1361929.html
2020-2026年中國新能源行業深度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14.1億千瓦,同比增長9.7%。其中,水電2.8億千瓦、火電9.6億千瓦、核電2696萬千瓦、并網風電11327萬千瓦。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512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1%,增速同比降低3.8個百分點。
2010-2015年11月全社會發電量統計圖
資料來源:中電聯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電廠水電發電量92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增速同比降低18.8個百分點。全國水電發電量前三位的省份為四川(2349億千瓦時)、云南(1836億千瓦時)和湖北(1221億千瓦時),其合計水電發電量占全國水電發電量的58.4%,同比增速分別為6.4%、5.3%和-5.5%。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火電發電量3823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4%,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2.1個百分點。各省中,只有新疆和北京增長較快(18.5%和16.3%),22個省份火電發電量出現負增長,四川(-22.0%)、云南(-33.1%)和西藏(-61.2%)同比降幅超過20%。
1-11月份,全國核電發電量15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8%,增速比上年同期增加11.5個百分點。
1-11月份,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風電廠發電量16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4個百分點。
1-11月份,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3597小時,同比下降309小時,降幅同比擴大87小時。
2005年以來歷年1-11月份利用小時情況
資料來源:中電聯
分類型看,1-11月份,全國水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3256小時,同比下降139小時;水電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的7個省份中,四川、青海、云南、湖北和湖南同比分別下降481小時、277小時、270小時、216小時和73小時,貴州和廣西同比分別提高403小時和465小時。全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3916小時,同比下降355小時,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94小時;海南利用小時數超過5000小時;四川、云南和西藏火電設備利用小時低于2500小時,分別為2450小時、1403小時和68小時;與上年同期相比,共有28個省份火電利用小時同比下降,其中云南和福建下降超過900小時。全國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6763小時,同比下降32小時。全國風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1611小時,同比下降74小時。
1-11月份風電裝機較多省份風電設備利用小時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采用國家統計數據,***,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 國家***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于國***規模企業統計數據庫及證券***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市場監測數據庫。
正文目錄:
第1章 2015-2022年中國新能源行業投資機遇分析 1
1.1 政策機遇 1
1.1.1 深化能源改革 1
1.1.2 產業促進政策 2
1.1.3 新能源并網政策 5
1.1.4 新能源電價政策 7
1.1.5 ***規劃導向 7
1.2 供需機遇 10
1.2.1 能源需求形勢 10
1.2.2 傳統能源供應情況 15
1.2.3 2014-2015年電力需求情況 16
1.2.4 2014-2015年電力供應情況 21
1.2.5 2016-2022年電力供需預測 25
1.3 產業鏈機遇 25
1.3.1 特高壓電網建設提速 25
1.3.2 設備制造水平提升 26
1.3.3 運營商利潤率反彈 27
1.3.4 cdm收益增加 28
1.3.5 ******盈利壓力 29
1.4 節能減排機遇 29
1.4.1 環境保護形勢嚴峻 29
1.4.2 中國碳排放總量較高 31
1.4.3 ***力推減少煤炭消耗 33
1.4.4 節能減排目標任重道遠 34
第2章 2015-2020年中國風能開發利用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37
2.1 中國風能資源潛力 37
2.1.1 資源儲量 37
根據全國900多個氣象站將陸地上離地10m高度資料進行估算,全國平均風功率密度為100w/m2,風能資源總儲量約32.26億kw,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上風能儲量有2.53億kw,近海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有7.5億kw,共計約10億kw。如果陸上風電年上網電量按等效滿負荷2000小時計,每年可提供5000億千瓦時電量,海上風電年上網電量按等效滿負荷2500小時計,每年可提供1.8萬億千瓦時電量,合計2.3萬億千瓦時電量。中國風能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必將成為未來能源結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10m高度年平均風速
利用全國氣象臺站 2004-2015年地面觀測資料,統計分析 2015 年我國陸地10m高度的風速特征,得到以下結論:
2015年,全國地面10m高度年平均風速較近10年(2004-2013年)均值偏小 0.52%,屬正常稍偏小年景,但分布不均,地區差***較大。多數省(市、區)風速接近常年均值,但上海、江蘇、山東、天津、浙江、北京6個省(市)年平均風速偏小5%以上,西藏、重慶則明顯偏大。
(二) 70m高度風能資源
依據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中心發布的“全國風能資源高分辨率數值模擬數據(2014)”給出的我國近30年風能資源評估成果,采用全國風能資源專業觀測網 2015年測風塔觀測數據,利用格點化統計訂正技術,得到2015年全國陸地70m高度層水平分辨率 1km×1km的風能資源數據,用于評估2015年全國陸地70m高度層的風能資源年景。
(三)70m高度風能資源的地域分布
2015年全國陸地70m高度層的風速圖譜顯示, 全國年平均風速均值為5.6m/s。大于6.0m/s 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北大部、華北北部、內蒙古大部、寧夏、陜西北部、甘肅大部、新疆東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區、青藏高原大部、四川西部,以及云貴高原和廣西等地的山區,其中內蒙古中部和東部、新疆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甘肅西部、青藏高原大部等地年平均風速達到7.0m/s,部分地區甚至達到8.0m/s 以上。年平均風速大于 5.0m/s 的分布區域進一步擴大,除上述地區外,東部沿海大部分地區、山東大部、華東、華南、華中及西南等部分山區的平均風速也可達到5.0m/s 以上。
2015年全國陸地70m高度層的風功率密度圖譜顯示, 全國年平均風功率密度為227.3w/m2。大值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三北地區、東部沿海地區以及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和華南山脊地區。年平均風功率密度超過300w/m2的區域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區、青藏高原和云南的山脊地區;年平均風功率密度超過200w/m2的分布區域較廣,華東和沿海以及中部地區的山地區域風功率密度一般都能達到200w/m2。
按省(市、區)統計,2015年各省(市、區)陸面70m高度平均風速在3.8m/s至 6.5m/s 之間,平均風功率密度在 71.3 w/m2至340.2 w/m2之間。有14個省(市、區)年平均風速超過5.0m/s,其中吉林、西藏、內蒙古 3 省區年平均風速超過6.0m/s,內蒙古全區年平均風速達 6.5m/s;有13 個省(市、區)年平均風功率密度超過150w/m2,其中 8 個省(市、區)年平均風功率密度超過200w/m2,只有內蒙古的全區年平均風功率密度超過300w/m2。
(四)70m高度風能資源的年景評估
2015 年,多數省(市、區)陸地70m高度年平均風速接近于常年均值(距平百分率在-2%至2%之間)。偏小的地區有上海、江蘇、山東、天津、北京、浙江 6 個省(市、區),其中,江蘇偏小3.3%,上海偏小4.8%;而偏大的地區只有重慶,偏大達4.2%。
2015 年,多數省(市、區)陸地70m高度年平均風功率密度接近于常年均值(距平百分率在-5%至5%之間)。偏小的地區有上海、江蘇、山東、天津、北京5個省(市、區),其中,江蘇偏小9.4%,上海偏小13.8%;而偏大的地區只有重慶,偏大達13.2%。
2015 年與 2014 年相比,除了西藏、云南、上海、新疆、江蘇5省(市、區)年平均風速和年平均風功率密度有不同程度的減小,其中西藏年平均風速距平百分率減小 1.2%,年平均風功率密度距平百分率減小 3.7%,其他省(市、區)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多數(市、區)年平均風速距平百分率增加超過1%,年平均風功率密度距平百分率增加超過3%,其中吉林、遼寧、重慶3省(市)年平均風速距平百分率增加約3%,年平均風功率密度距平百分率增加約9%。
2015 年,全國陸地70m高度年平均風功率密度≥150w/m2區域的年平均風速距平圖譜顯示, 與常年(30年平均)相比,年平均風速偏小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北疆大部地區、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大部地區、吉林東部、山東北部以及東南部沿海等地區;偏大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西藏中部和東部、青海南部和西部、四川西部、黑龍江中部、吉林中部、遼寧西部,以及華東、華南、華中及西南等部分山區。
2015 年,全國陸地70m高度年平均風功率密度(≥150w/m2區域)的距平圖譜顯示, 與常年(30年平均)相比,年平均風功率密度(≥150w/m2區域)偏小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北疆大部地區、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大部地區、吉林東部、山東北部以及東南部沿海等地區;偏大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西藏中部和東部、青海南部和西部、四川西部、黑龍江中部、吉林中部、遼寧西部等地區。
2015 年,全國陸地70m高度年平均風功率密度(≥150w/m2區域),有47.7%的區域比常年偏小,有52.3%的區域比常年偏大。有17 個省(市、區)偏小面積大于偏大面積,其中山東、江蘇、重慶、上海、天津偏小面積超過70%;14 個省(市、區)偏大面積大于偏小面積,其中西藏、青海、甘肅、遼寧、重慶偏大面積超過70%。
2015年與2014年相比,多數省(市、區)陸地70m高度年平均風功率密度≥150w/m2區域面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除了內蒙古增加1.5 萬km2外,其他省(市、區)增加幅度一般不到1km2;只有西藏、新疆、云南、四川、上海、貴州有不同程度減小,其中西藏減小7萬km2,新疆減小3.6萬km2,云南減小2萬km2。
(五)70m高度發電量
以 gw108/2000 風機為基準,依據 2015年和近30年風能資源均值,推算全國陸地70m高度發電量。
2015年,全國陸地70m高度年平均風功率密度≥150w/m2區域的發電量距平百分率圖顯示,多數地區發電量接近常年均值(距平百分率在-3%至3%之間);偏小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和東部、內蒙古中東部、吉林東部、山東北部,以及東部沿海地區,偏小一般在3%-9%;而吉林中部、遼寧中部和西部、內蒙古中西部、青海北部、青藏高原等地偏大,偏大幅度一般在3%-9%。
從各省(市、區)發電量變化來看,多數地區與常年持平(距平百分率在-1%至1%之間)。上海、山東、黑龍江偏小1%以上,其中,上海偏小達到3.7%;而西藏、遼寧偏大 1%以上。
2.1.2 區域分布 40
2.2 2014-2015年中國風電行業發展規模 42
2.2.1 核準容量 42
2015年,新增風電核準容量4300萬千瓦,同比增加700萬千瓦,累計核準容量2.16億千瓦,累計核準在建容量8707萬千瓦。
2015年全國及各地區累計核準容量(萬千瓦)
2015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數據:新增裝機3050萬千瓦,同比上升31.5%;累計裝機1.45億千瓦,同比上升26.6%。2014 年,中國風電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新增風電裝機量刷新歷史記錄。據統計,全國(除臺灣地區外)新增安裝風電機組13121 臺,新增裝機容量23196mw,同比增長44.2%。
2004-2015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
2.2.2 新增裝機容量 48
2.2.3 累計裝機容量 49
2.2.4 區域裝機容量 49
2.2.5 風電并網容量 52
2.3 2014-2015年中國風力發電市場格局分析 57
2.3.1 集中度分析 57
2.3.2 開發商市場格局 59
2.3.3 供應商市場格局 61
2.3.4 不同所有制企業格局 62
2.3.5 不同區域市場格局 63
2.3.6 企業兼并重組分析 65
2.4 2014-2015年風電業不同業態投資潛力 66
2.4.1 大型風電基地 66
2.4.2 海上風電 66
2.4.3 內陸風電 68
2.4.4 分散式風電 69
2.4.5 小型風電 70
2.5 2014-2015年風電業市場機制分析 71
2.5.1 產業鏈分析 71
2.5.2 投***機制 71
2.5.3 上網電價機制 72
2.5.4 特許權***機制 73
2.5.5 風電項目審批機制 74
2.6 中國風力發電項目成本收益分析 74
2.6.1 投資成本分析 74
2.6.2 投資收益分析 75
2.6.3 投資經濟性分析 75
2.7 2016-2022年中國風能開發利用行業前景預測 76
2.7.1 風電裝機規模預測 76
2.7.2 風電并網規模預測 76
2.7.3 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預測 76
2.7.4 低風速風電發展規模預測 77
第3章 2015-2020年中國太陽能開發利用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78
3.1 中國太陽能資源潛力 78
3.1.1 資源儲量 78
3.1.2 區域分布 79
3.2 2014-2015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業發展規模 80
3.2.1 累計裝機規模 80
3.2.2 區域市場規模 83
3.2.3 分布式光伏規模 84
3.2.4 光伏發電推廣模式 89
3.3 2014-2015年中國太陽能熱水器進出口貿易分析 91
3.3.1 主要進口來源國分析 91
3.3.2 主要出口目的國分析 92
3.3.3 主要省份進口市場分析 94
3.3.4 主要省份出口市場分析 94
3.4 2015-2020年太陽能產業主要應用市場投資機會 95
3.4.1 太陽能電池市場 95
3.4.2 太陽能燈市場 97
3.4.3 太陽能灶市場 99
3.4.4 太陽能熱水器市場 100
3.4.5 太陽能光電建筑市場 103
3.5 中國太陽能開發利用產業“***”投資潛力分析 103
3.5.1 光伏產業“***”規劃目標 103
3.5.2 太陽能熱利用“***”規劃目標 106
3.5.3 太陽能發電“***”規劃目標 107
3.5.4 太陽能發電“***”投資估算 107
3.6 2015-2020年中國太陽能開發利用行業前景預測 108
3.6.1 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108
3.6.2 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預測 111
3.6.3 太陽能電池產量預測 112
第4章 2015-2020年中國核能開發利用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114
4.1 2014-2015年中國核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規模 114
4.1.1 核電裝機規模 114
4.1.2 核電投資規模 115
4.1.3 核電產量規模 116
4.1.4 核電設備規模 119
4.2 2014-2015年中國核力發電業財務狀況分析 119
4.2.1 行業經濟規模分析 119
4.2.2 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120
4.2.3 營運能力指標分析 120
4.2.4 償債能力指標分析 121
4.2.5 財務狀況綜合評價 121
4.3 2014-2015年中國核電市場格局分析 122
4.3.1 核電市場競爭結構 122
4.3.2 核電三巨頭的技術博弈 123
4.3.3 核電上網電價機制完善 124
4.3.4 核電產業鏈格局面臨調整 124
4.3.5 內陸核電市場有望啟動 125
4.3.6 核電設備市場競爭激烈 125
4.4 2015-2020年中國核電企業境外投資機會分析 126
4.4.1 境外投資的可行性 126
4.4.2 核電境外投資獲扶持 126
4.4.3 中國核企進入歐洲市場 127
4.4.4 中國核企境外投資建議 128
4.5 2015-2020年中國核能開發利用行業前景預測 128
4.5.1 發展形勢分析 128
4.5.2 核能發電量預測 129
4.5.3 核電業收入預測 129
4.5.4 核電業利潤預測 130
第5章 2015-2020年中國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131
5.1 2014-2015年中國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行業發展規模 131
5.1.1 累計裝機規模 131
5.1.2 區域市場規模 133
5.1.3 技術類型規模 135
5.1.4 市場投資主體 137
5.1.5 產業化模式 139
5.2 2015-2020年中國生物質能行業熱點市場投資潛力分析 145
5.2.1 垃圾發電市場 145
5.2.2 沼氣發電市場 146
5.2.3 秸稈發電市場 148
5.2.4 生物柴油市場 152
5.2.5 燃料***市場 154
5.3 2015-2020年中國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行業swot分析 158
5.3.1 發展優勢(strength) 158
5.3.2 發展劣勢(weakness) 159
5.3.3 發展機會(opportunity) 159
5.3.4 發展威脅(threat) 160
5.4 2015-2020年中國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行業前景預測 161
5.4.1 產業布局思路 161
5.4.2 投資規模估算 162
5.4.3 生物質能發電裝容量預測 162
第6章 2015-2020年其他新能源開發利用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163
6.1 地熱能開發利用 163
6.1.1 資源分布特征 163
6.1.2 開發利用狀況 164
6.1.3 政策機遇 166
6.1.4 投資方向 170
6.2 氫能開發利用 171
6.2.1 應用領域 171
6.2.2 開發進展 172
6.2.3 產業化基礎 174
6.2.4 投資策略 175
6.3 海洋能開發利用 176
6.3.1 資源分布 176
6.3.2 開發進展 176
6.3.3 投資進展 178
6.3.4 前景展望 178
6.4 可燃冰能開發利用 179
6.4.1 資源豐富 179
6.4.2 發展歷程 180
6.4.3 開發進展 181
6.4.4 技術體系 182
第7章 2015-2020年中國新能源行業投資風險預警 183
7.1 新能源行業主要投資風險 183
7.1.1 政策風險 183
7.1.2 法律風險 183
7.1.3 技術風險 183
7.1.4 成本風險 184
7.1.5 人力資源風險 184
7.2 風能開發利用行業投資風險預警 184
7.2.1 政策風險 184
7.2.2 技術風險 185
7.2.3 新進入者的威脅 185
7.2.4 替代品的威脅 185
7.3 太陽能開發利用行業投資風險預警 186
7.3.1 技術風險 186
7.3.2 市場風險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