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與國企混改有哪些風險和費用?I37撥號I68O苑佳俊48O6溝通。
關于國企混改的事,其實不是新聞,很多建設行業例如建筑、電建、油建、鐵建等大體量國企早已開始了,很多都被列為國企混改經典案例。
當然,以我的眼光來看,以前的這些混改案例,不過是借殼上市而已。因為大部分所謂的“混改成功”的企業,都只是引入民營資本占股,然后上市直接融資,從管理上和經營方式上對國企內部沒有任何改變,和現在提的民營參與管理更是兩回事。
這種模式也是很多人懷疑有些國企是“為了混改而混改”,因為國企自己也能直接上市,只是股權分配有些變化而已。而進入國企占股的民營資本,幾乎都是“躺贏”模式,因為在當前國內的政策和市場氛圍下,國企不可能虧錢。所以這些混改,只不過是另一種方式的國有資產流失和員工利益受損。
道理很簡單,國企本身自己可以賺錢,除了上繳稅收和利潤,剩下的就是企業自己的。現在引入民營資本,你得從自己的荷包里拿出一部分給股東,然后再來分配。當然,領導的永遠不會少,可是分給員工的就少了?。?
這種混改、上市,便如同在懸崖上玩耍,一不小心就得掉下去,所以不要也罷。
而這一次國企改革,在去年就已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將堅持“三因三宜三不”的原則,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積極穩妥地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這次表態的意思也很明確,那就是混改仍然要搞,但是不搞“一刀切”了,而是側重考慮產業結構和企業的具體情況。
但是到今年三年國企改革收官,新一輪國企改革開始,又可以看到國企,特別是大一點的央企,又開始重提混改,并且步子邁的更大,甚至連領導在新聞發布會后都張開雙手說歡迎民營加入。
這說明混改仍然要搞,而且要大搞。那么怎么搞?我看到網上有很多分析,有說模式的,有說方式方法的,有說配套措施的......但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這次民營進來的不光是資本,還有管理和人員。從目前的苗頭來看,留在新公司的人,待遇肯定都是要上漲的,畢竟企業進行了升級,加上政策扶持,肯定會更有活力,更有競爭力。同時也是為了激勵大家的主觀能動性,給錢這一民營百試不爽的招數,肯定會用到新公司里。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有選擇,一定要選擇留在新公司。那么哪些人才能留下來呢?我覺得從這次“會議”里國企代表們的提案里就可以看出,畢竟國企的“會議”代表一般都是“一把手”,特殊的地位讓他們不管是以前,現在,還是將來,都只可能是決策者。
想了解具體分析搜苑佳俊咨詢,期待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