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全名菩提達摩,又稱達摩祖師、達摩老祖,是禪宗的開山祖師,被尊稱為“禪宗初祖”。他原為南天竺(今印度)國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剎帝利種姓,據《續高僧傳》描述,他是南天竺國的三王子,剎帝利種姓,從般若多羅學道,號稱法獅子。
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7,一說南朝宋末),自南天竺航海來到廣州,從這里北行至北魏,到處以禪法教人。關于他的傳說頗多,有傳說描述,達摩渡江到少林寺,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后面的山上找到一個天ran石洞,便在這個石洞里面壁九年,深入佛法禪理。由于長時間的盤坐,達摩的雙腿已經麻木了。他站起來活動活動腿腳,走到洞口,看見陽光照射在洞口的巖石上,就把那支巨大的粗筆扔向巖石。隨著一聲巨響,洞壁處裂開了一道縫隙。達摩就順著這道縫隙走了出去。當他走出洞外時,人們發現靜坐在石洞內的卻已不是真人,而是一尊像是坐著的石像。
達摩在中國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陀拈花微笑,迦葉會意,被認為是禪宗的開始。禪宗在中國興起后,最初的發展史幾乎是一線單傳,直到六祖慧能才開始發揚光大。達摩在歷史上并無確鑿證據證明其真實存在過,但作為禪宗的標志性人物,他的精神內涵和哲學思想一直影響著后世。
其形象通常被描繪為一位長著絡腮胡子、面容慈祥的長者。他的眼神深邃而堅定,透露出對世界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他通常穿著簡單的僧袍,手持一根禪杖。在一些藝術作品中,達摩還被描繪為騎在一只巨大的鞋子上,象征著他跨越重洋來到中國的傳qi經歷。